
- 收藏
- 加入书签
问题导向 自主探索
——我的《荷塘月色》教学随笔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这篇文章既是写景也是抒情。在这篇文章中,朱自清先生运用娴熟细腻的描写,悉心遣词布字,把自己的淡淡的愁绪融进了荷塘月色的景致之中,使人阅之动容,为之陶醉,心随文动。它是一篇典范的,又独具特色的写景抒情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精品。为让学生通过探究,掌握写景状物及其语言特点,并能够身临其境,充分体会作品所描述的美景、美情,进入一种审美境界,达到教学效果,我如此教学:
一、设计问题,自主学习
1.问题设计,自学探究
我根据课文,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寻求答案:
①文章的层次如何划分?依据是什么?
②作者写了荷塘(4-6段)的哪些景物?
③本文写景特色是什么?
④“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上的渺茫的歌声似的”,用的是什么修辞?有何特点?
⑤本文的语言特色是什么?
⑥作者为什么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⑦作者为什么要写到江南采莲的事?为什么两次写到“妻”?
2.分组讨论,探究答案
我教学的班级有30名学生,我把他们分成五组,一组6人,相互讨论,分别将答案写在小黑板上。再让小组之间再相互学习、交流,不断完善。
在这过程中,由小组长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发现的困难与不解提出来,各小组继续探讨,我适当提示讲解并点评。
3.融入思政,拓展教学
之后,我结合时代背景及作者的个人简介与学生一起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究竟在哪里?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以此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和兴趣,提高美文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感悟
一是在教学中,我结合课文,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感受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学好一篇文章,首先要读,读是解读文本的最佳途径。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听读和学生自己的朗读来走近文本。初读感受画面美;二读领略语言美;三读体会情感美;四读投入学生生命体验。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依靠“文本”本身来说话,让学生自己来与文本对话,寻找自己的答案。
二是在分组讨论中,围绕问题,让学生仔细品味朱自清描绘的荷塘月色和月下荷塘,感受作者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共同揣摩作者运用生动细腻的语言,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神秘。
三是我让学生感受作者传达的情感和思想,将思想教育贯穿始终。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们能够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从而更好地塑造自己的人格和价值观,成为有情怀、有担当、有理想的新时代青年。
教无定法,教需得法,这是我们教师的教学追求,我尝试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大大提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