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

薛彤
  
综合教研媒体号
2024年9期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代家乡邵寨小学 7122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和核心素养理念的普及,情境教学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老师们不但可以根据阅读的内容,创造出相应的情景,还可以为他们创造出一种适合于他们阅读的情绪氛围。本文从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情境创设的意义入手,着重描述情境创设和利用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情境创设与利用

引言

语文文本一般都具有丰富的图景感,通过在大脑中内画这些图景,可以让学生们积累更多的语言知识,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从而全面提高语文核心素养。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老师们对情境创设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解,不能以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所以很难将情境创设的整体效果发挥出来。为此,教师应主动改革教学方法,扩大教学形式,以情境为指导,使学生能在课堂上自主地进行语言学习。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情境创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以核心素养为基础,阅读兴趣是学生最重要的内在因素之一,只有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在长期的、大量的阅读练习中,不断地培养并提升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然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阅读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学习活动,他们很难长时间的进行注意力的集中。因此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们不仅能够在趣味情境的吸引下,对阅读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能够在阅读情境的引导下,加深对阅读内容的认识,体会到阅读教学的内涵和魅力,进而对阅读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好的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二)有利于实施深读阅读教学

素质教育向核心素养的深入推进,使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诠释。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应该只是学习文中的生字、生词,而更应该在阅读过程中掌握文章的主旨,并深入理解文中的思想情感,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在有深度的阅读教学中,培养出核心素养。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创造出一个更好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阅读环境,让他们在这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中,得到更深层次的阅读体验,从而加深他们的阅读层次,推动核心素养下的深度阅读。

二、以核心素养为指导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情景创设和运用的策略

(一)改变教学理念,注重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

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意识进行最优化的改变,这是一种在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能够有效地实施情境教学模式,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情境有效性,并在阅读教学中对教学情境进行有效的创设和利用的目的。

首先,要确立“核心素养”的观念,以提高情景教学的效果;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对其将来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有帮助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它更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应该对核心素养进行细化,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情境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在阅读情境的引导下,得到对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提高教学情境的有效性。

其次,在实施“情景教学”时,教师要将“人本理念”贯彻其中。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阅读主体性,并从学生的视角来设计、创设和运用教学情境,从而提高阅读情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情境的引导下,得到更好的阅读结果。

(二)要注意与真实生活的有机联系,营造有生活情趣的阅读环境

汉语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工具性较强的学科,它所收录的基本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大多都是来源于生活。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语言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而学生的阅读也是以生活为基础的。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达到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就应该与阅读内容相结合,用生活化的阅读情境来还原文章创作时的情景,营造出文中所蕴含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在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感悟的基础上,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比如,在讲授《北京的春节》一课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围绕着这篇文章,在课堂上创造一种生活的情景,比如,在课堂上贴上对联、福字,在黑板上画上饺子、年糕等,这样就可以在这种生活的情景中,给学生们带来一种浓郁的节日气氛,让他们在这种美好的生活情景中,更能深切地体会到这篇文章所表达的喜悦的情绪。这样学生就在充满生活气息的阅读情境中,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提高了学生核心素养。

(三)要注意创设引导性提问情景,以达到对学生阅读思维的指导作用

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是教学的指导目标,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他们的主动思维。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中,老师们应该以阅读的内容为中心,展开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设计出具有引导性和开放性的课堂问题,为学生们创造一个行之有效的问题环境,让他们可以在这个环境中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在自主阅读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解答问题,并扩展自己的思维深度和广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提高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讲授《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教师可以根据所读的材料和文本所表现出的情绪,向学生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例如:“这是一篇怎样的文章?”“在这本书中,我们不止一次的提到,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陪着你,这意味着什么?”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激发出学生的阅读热情,并且他们还可以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有效地优化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想象力等思维品质,从而在取得良好的阅读理解效果的同时,还推动了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三、小结

语言核心素养的培养一直以来都是语言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可以利用情境创设的方法,一方面,让学生们深入地去想象前景的画面感,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建构、审美鉴赏、创新精神。其次,通过对课文情境内涵的深入探讨,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并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通过对文本情境的再感知,从文化的角度进行深度阅读。

参考文献

[1]陈玉兰.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J].新作文:教研,2022(1):0051-0052.

[2]林小梅.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方法探讨[J].考试周刊,2019(94):2.

[3]刘艳宏.”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阅读与表达教学的策略研究.”(202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