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素养理念下小学英语跨学科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摘 要:跨学科作业设计是新课程标准改革过程中提出的新举措,通过对学习资源的整合扩宽学生学习知识的领域,培养学生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教师围绕英语学科素养目标与要求构建学科之间的联系,在真实的情境中围绕问题与任务设计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学习时空,丰富学习跨学科的现场体验,让学生充分经历跨学科的学习。本文主要分析素养理念下小学英语跨学科作业设计的策略,为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跨学科作业;作业设计
引言
跨学科学习致力于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环境适应力。新课程标准改革将改革着力点放在学生身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小学英语教学教师回应社会关切,响应改革号召,加强跨学科教学设计,通过多学科联结教学增强教学实践性,增强学生综合能力。小学英语跨学科作业设计围绕单元目标统筹主题、资源与活动,在多个同类学科以及异类学科融合的作业中提升学生多角度分析,多层次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跨学科作业设计中,教师把握核心素养理念与要求,让跨学科作业成为学生能力、思维、创造力发展的抓手。
一、素养理念下跨学科作业设计实践存在的误区
(一)脱离学科的“跨”
在开展跨学科作业设计活动的过程中,学科主题、知识与方法和内核,其他学科知识作为辅助,帮助学生多层次理解学科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在关联多学科知识与方法构建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创设真实情境,设计任务与问题,服务学生素养发展。但是脱离英语学科的跨学科作业设计相当于空中楼阁,失去跨学科作业设计的意义。
(二)浮于浅层的“跨”
在小学英语跨学科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联知识,更要关联方法,关注学生问题的解决与素养的发展。基于真实情境的小学英语综合性问题和任务驱动学生创新发展,知识迁移[1]。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教师没有关注到跨学科作业设计深层价值,作业设计停留在表层次的知识应用阶段,不利于学生深度学习。
(三)为“跨”而拼凑的“跨”
在跨学科作业设计中,部分教师没有明确作业设计的主题,出现“拼盘式”作业设计问题。小学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学科,语言知识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主题,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在单元下每个子主题融合学科核心知识与方法。教师需要在素养理念下有重点,有目的地设计跨学科作业,促使学生重构、整合知识,构建知识框架。
在进行小学英语跨学科作业设计的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学理念,贯彻落实“双减”政策要求,从跨学科作业主题、情境、任务、评价等多环节思考,规范跨学科作业设计与指导,在育人理念指导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素养理念下小学英语跨学科作业设计的价值
(一)从单一维度走向多维场景,突破学科边界
在小学英语跨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构建起不同学科与英语学科之间的联系,搭建学科与学生生活的桥梁,在课内课外融合的真实情境中支撑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学习行为。跨学科作业设计最显著的特征是打破单一学科教学的壁垒,在多元化情境中促进学生多种形式学习,拓宽学习空间,拓展知识视野,实现单一维度向多维场景的过渡。
(二)从知识学习走向问题解决,突出学科实践
在设计小学英语跨学科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着重关注学生综合性应用多学科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知识从理论转化为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创新意识[2]。在跨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环节,教师支持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支持学生一系列开放性探究学习活动,突出英语学科的实践性特征,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三)从学科本位走向跨界融合,凸显核心素养
在单一学科教学中,靠单一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有限的,学科知识要和实际的生产生活联系起来。跨学科作业的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学科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变成自己的本领,掌握一定的技术及实际工作能力。教师要从学科本位向生活本位转变,在跨界融合中丰富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提升综合能力。
三、素养理念下小学英语跨学科作业设计的策略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过程中,教育从知识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作业是巩固知识,延伸课堂的重要举措。跨学科作业设计在实施的过程中也要坚持学科本位,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进行多种形式与内容的设计,切入同类或异类学科。
(一)学科本位,素养为锚
在进行跨学科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作业设计的主题和目标。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教材以单元主题为主线,融合语言要素,多模块穿插学习。教师也要凸显单元主题的统领作用,引导学生在跨学科作业中进一步探究单元主题的意义。英语关联现实生活。教师在跨学科作业中构建真实问题情境,多元情境中实现知识的延伸应用。最后教师也要明确学科的育人价值,挖掘学科中的德育要素、劳动要素、审美要素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小学英语跨学科作业设计中,教师首先梳理作业目标,制定作业内容,丰富作业形式。然后在作业设计中明确评价标准与方式,在指向跨学科的综合性作业中夯实语言学习与应用,加深对世界的体验和理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个性[3]。跨学科作业设计以素养为锚点,最终目标为理解迁移。教师有目标有重点设计跨学科作业,实现教学质量有效提升。
比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教学中,教师根据单元主题涉及的饮食、健康等要素设计跨学科作业,融合劳动、信息技术等学科,促使学生真实体验,知识迁移。在“Let's make a fruit salad”主题作业中,学生自由选择自主作业与合作作业,采用调查、研究、操作等实践活动解决问题,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教师设计的跨学科作业目标为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询问他人的饮食习惯与饮食爱好,了解水果沙拉的制作过程。通过对膳食宝塔的分析了解健康的饮食观念,设计营养食谱。在制作水果沙拉的过程中丰富劳动知识,提升动手能力。在准备、制作等环节做好记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他人意识。
(二)真实情境,以趣激发
在跨学科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创设真实情境,解决真实问题。教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设计丰富作业情境,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与真实体验出发,促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教师结合学校、社会、家庭真实场景聚焦学科素养,围绕真实问题与任务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方法形成对英语学科更加立体的认识。教师发挥跨学科作业的教育、评价等功能,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比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6 What time is it?教学中,教师分析单元主题为“时间”,引导学生学习时间的表述方式,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在跨学科作业中,教师以亚运会为背景引导学生进行情境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在情境中,学生了解到亚运会开幕的时间是北京时间2023年9月23日,具体时间是晚上的八点整。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已有资料和网络资源填写表格。表格中有来自几个不同地区的学生,分别是Li Lei、Mike、David、Leo和Aya Tanaka。北京时间的2023年9月23日20:00在不同地区和国家具有时差,学生需要结合时差确定每个观看直播的朋友所在地区的具体时间。比如Li Lei所在的地区是杭州,与北京时间没有时差,所以他会在晚上八点准时收看开幕式直播。教师连接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分析不同地区与北京时间的时差,推理计算当地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认识时差,了解亚运会的相关信息与意义。
(三)循序渐进,以生为本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跨学科作业设计突破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课内与课外连接起来,促使学生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迁移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受到兴趣、能力等因素影响,呈现出不同的学习效果[4]。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驱动力。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原则,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作业,在循序渐进地跨学科作业中解决难题,提升学习效果。
比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Unit 1 Our school subjects教学中,教师基于单元主题为学生设计与音乐相关的跨学科作业。以动手制作乐器为主题,学生循序渐进掌握制作乐器的方法,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提供给学生一段视频,让学生先学习视频,看视频中的学生是如何利用玻璃杯和水制作乐器的。然后学生回忆视频内容总结制作乐器的步骤,填写空格。学生可以选择复刻视频中的乐器,也可以发挥创意,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其他材料制作乐器,并且介绍自己的制作过程,用神器的乐器演奏歌曲。制作乐器是偏向动手能力的作业,如果直接让学生参与制作,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教师借助视频、图片等简要说明制作乐器的过程,为学生的跨学科学习提供知识与方法支撑。在完成跨学科作业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发挥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制作出其他的乐器。在学生尝试的过程中,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多元评价,以生为本
在素养视角下,跨学科作业评价设计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过程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评价中重点了解学生做了什么,怎么做的,有什么收获等。教师采取的评价要具有具体的量化分层,科学指导学生的作业过程,指向学生未来发展给出建议。通过多维度、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比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完成制作沙拉的活动后进行自主评价与互相评价,填写评价表[5]。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制作水果沙拉。学生们根据指导完成任务后,教师提供一个评价表格,表格中包括问题解决、同伴合作、创造性思维三个维度。学生们将根据表格中的要求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学生们在填写评价表格时,根据自己和同伴在整个活动中的表现,给出三个心作为最高分,依次递减,最终得到的爱心总数用来评价他们的综合表现。为了展示学生的多样化才能和技能,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水果沙拉制作的过程录制成视频、设计海报展示制作过程、或者进行小组表演展示等多种形式的跨学科作业。这些作品不仅能够展示学生的风采,还能够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教师在评价和展示环节中要注重引导,鼓励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和语言相互评价,提供建设性的反馈,同时要注意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小组,激励他们展现出更好的表现。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学生不仅在制作水果沙拉的过程中锻炼了解决问题、合作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通过自主评价和互相评价,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跨学科作业的展示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素养理念指导下,跨学科作业设计发展学生跨学科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动手实践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和乐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教师有机整合学科知识,多维度指导学生形成综合性思想,灵活运用多学科知识、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构建知识框架体系,掌握学科思维。教师要具备跨学科教学与作业设计的能力,围绕学生中心提升作业设计质量,真正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总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悠悠,高翔,周晓锦.以关联为核心的小学英语跨学科单元作业设计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4,(17):63-67.
[2]杨静,李迪.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英语跨学科融合作业设计[J].留学,2024,(11):70-71.
[3]李静.小学英语跨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的路径[J].辽宁教育,2024,(03):38-41.
[4]林卫华.素养理念下小学英语跨学科作业设计策略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3,24(12):96-99.
[5]彭月红.“跨”进小学英语作业,培育学生英语核心素养[J].校园英语, 2023,(25):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