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试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医卫类学生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性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医卫类学生的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传统文化不仅培养了患者关怀、责任担当、道德诚信等核心价值观,也促进了团队协作和情感沟通。这些价值观将有助于培养出更全面、有社会责任感的医疗从业者,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构建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本文通过论述传统文化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强调其对医疗领域的积极影响,同时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医卫类学生价值观塑造面的紧迫性,并提出相关举措加以解决。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职医卫类学生;价值观塑造;重要性
一、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医卫类院校培育学生的价值观的紧迫性
在当前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社会思潮多元化的背景下,一些医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人格理念可能存在一定的缺陷,如缺乏远大的理想、明确的学习目的,或者追求时尚和物质享乐等。这些问题使得高职医卫类学生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难以担当起振兴医药卫生事业的重任。高职医卫类院校的学生将来要从事医疗护理等职业,其职责涉及到人的生命和健康,因此塑造良好的价值观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一是要传承优良道德风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仁爱、忠诚、孝道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与医疗行业的特性高度契合。培养学生从事医疗工作时,具备同理心、关爱患者、尊重生命的品质,能够更好地践行医者仁心。二是要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华传统文化注重社会责任和人的使命感,这对于医疗人才尤为重要。医疗人员不仅需要掌握医学知识,还需要担负起保障公众健康的责任。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社会使命,提升责任感。三是要培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中华传统文化强调集体利益和团结协作,这与医疗团队合作密切相关。在医疗工作中,团队合作是确保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其更好地融入医疗团队。四是要增强人文关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人文关怀和人际关系,这在医疗领域尤为重要。医疗人员需要面对不同背景的患者,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处理患者关系,展现尊重和关爱。五是要塑造职业道德中华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职业道德观念,如诚信、廉洁、谦逊等。这些品德对于医疗人员来说至关重要,能够帮助其建立起高尚的职业道德,抵御各种诱惑和挑战。在高职医卫类院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体系,不仅可以培育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还能够提升其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这种做法不仅有助于医疗行业的发展,更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因此具有紧迫性。
二、对高职医卫类学生价值观塑造的面临的困境
(一)传统文化的多元性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元性。多种文化思潮的冲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医卫类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如今,我们身处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这意味着学生接触到的不仅仅是传统文化,还有包括西方文化等在内的多种文化思潮。这些文化思潮对于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传统文化需要与其他文化思潮相互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价值观育人的作用。
(二)课程设置的限制性
高职医卫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本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外,还需学习一系列人文社科课程,如伦理学、心理学等。然而,传统文化教育往往被视为一种附加课程,缺乏必要的体系性和针对性。此外,传统文化教育常常受限于学校资源、师资等制约,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传统文化是一种被历史沉淀下来的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然而,由于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差异,很多学生难以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更难以将其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三)消极传统文化的复燃
在当下,有一些消极的传统文化正在复燃,消极传统文化的复燃也给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现实困境。这些消极文化在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复燃,甚至对一些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也会使学生失去正确的判断力和价值观,从而会影响到其行为和思想,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不应有的。如何梳理并整合其精髓,使之有机地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当中,成为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四)学校重视程度还不够
在教育现场中,很多学校缺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教育机构在教育中针对学生的业务技能培养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价值观教育的重视却远不够。加之学校文化建设薄弱,很多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这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法在教育实践中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弘扬。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医卫类学生的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性
(一)增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认同感和吸引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医卫类学校中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具有重要性,它能够增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认同感和吸引力,从而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在医卫类专业中,学生需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以保证医疗过程的正义和公平。传统文化的道德理念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使他们在临床实践中能够秉持患者至上的原则。培养社会责任感,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个体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平衡。医疗行业涉及到人类健康和生命,学生需要深刻理解自己的社会责任。传统文化的观念能够激发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同感,使其在从事医疗工作时不仅注重个人发展,更注重社会效益。培育团队协作能力,传统文化强调集体利益和团队合作。在医疗团队中,协调与沟通是至关重要的能力。传统文化强调尊重和合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使他们在协同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发挥个人优势,共同完成医疗任务。增强文化认同感,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将传统文化融入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中华文化的价值。这种认同感有助于学生更积极地吸收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医疗实践中。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高职医卫类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学生能够培养出色的道德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为其未来的医疗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也能够增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使学生更愿意积极参与其中,形成更加和谐、有责任感的医疗人才队伍。
(二)为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思想源泉
中华传统文化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仁爱。在医疗领域,学生需要具备关爱患者、尊重生命的品质。传统文化强调仁爱精神,能够引导学生在医疗实践中不仅关注技术,更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体现人文关怀。在医卫领域,学生不仅要关心家人,还需要承担起保障公众健康的社会责任。融入谦逊与专业操守,中华传统文化强调谦虚谨慎和自我修养。医疗领域需要医生保持谦逊的态度,不断学习和进步。传统文化的谦逊观念可以帮助学生不骄不躁,保持谦逊的心态,同时也有助于形成严谨的专业操守。强调和谐与团队协作,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和谐、合作与团结。在医疗团队中,团队协作至关重要。传统文化的合作观念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使他们能够在医疗团队中协调合作,共同完成医疗任务。追求正直与职业操守,中华传统文化强调诚实正直和廉洁自守。在医疗行业,学生需要保持诚实、正直的态度,不做虚假宣传或不当行为。传统文化的正直观念能够引导学生树立诚信的职业操守,维护医疗行业的良好声誉。
(三)丰富核心价值观教育手段和方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医卫类学生价值观塑造方面的重要性在于,它为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手段和方法,能够更加深入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借助于故事和典故传承,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优秀的故事和典故,这些故事可以用来诠释道德观念、社会责任等。通过讲述传统故事,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些价值观,从而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运用诗词歌赋引导,中华传统文化以诗词歌赋为表现形式,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价值。通过学习和赏析优秀的诗词歌赋,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情感深度,进而培养情感共鸣和共情能力。通过学习这些楷模的思想和行为,学生可以受到榜样的启发,形成正确的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利用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等,也能够传递价值观念。通过亲自参与或欣赏这些艺术形式,学生可以深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美与哲理,从而潜移默化地接受其中的价值观。
四、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医卫类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具体路径
(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指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价值观念。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例如,可以通过教授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使其具备正确的职业道德和医学伦理观念。
(二)注重传统文化与医学伦理结合
医学伦理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精神与医学伦理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教授中医药文化、医德医风等传统文化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医学伦理意识和职业操守,使其具备尊重生命、关爱病患的情怀,塑造高尚的医学道德。
(三)大力培养传统文化与人文素养
高职医卫类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注重修身养性、修养品德。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其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
(四)统筹传统文化与医卫职业发展
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还能够为其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经验可以为医学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同时,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需要医学专业人才的参与和贡献。通过将传统文化与医学实践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田玉芬.高虹敏.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古典诗词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J].2021.
[2]王情情.新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J]. 2021.
[3]谢惠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医学院校学生思想教育的整合路径研究[J].2021.
[4]吴霙斐.“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路径.”改革与开放(2021).
[5]迟成勇.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学生德育[J].2021(2014-6):88-91.
[6]魏拴宝.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7(6):155-158.
作者简介:王子凤(1989-5),性别:男,籍贯:四川剑阁,民族:汉,职称:中级经济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