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业设计微探

沈钦
  
优享生活
2023年8期
彭州市致和小学 四川成都 611930

摘要:作业是学习评价的重要手段。本文试图通过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梳理重新确立课程作业目标,立足课程的实践性,丰富作业形式,提升学生的体验感,通过多样化和多元化的作业评价,提升课程作业的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实践性

作业是检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双减”为改进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业设计提供了新的契机。202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提出“鼓励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这为教师改进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业设计提供了参考和方向。

一、明确目标,优化作业内容

1、立足核心素养

《走近我们的老师》是围绕第四单元“我们的学校”展开的第二个内容。本单元指向的核心素养是道德修养和责任意识,旨在培养学生能够尊重师长,体会师长辛劳的道德修养和热爱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的责任意识。我们在上一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分享和调查深入了解老师的日常工作,通过真实的感受加深学生与老师的情感,加强学生对老师工作的认同,从而强化他们对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设的学校的认同。学生在这种情感认同下,才能有关心集体,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的道德情怀。

2、回归生活实际

作业内容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加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我们的作业内容同样不应该脱离生活场景和生活行为。比如:《走近我们的老师》,我们可以布置课前作业,“调查我的老师的工作”:调查自己老师的课时,老师教一门学科要做哪些工作,老师还要做学校的其他什么工作等,课堂交流分享作业,共同讲述和分享我和老师的故事。

3、精选时政内容

教师要加强作业资源意识,积极利用和开发各种社会资源,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事政治,关心热点事件,重视信息化社会环境下的资源建设,认真精选、整理这些碎片化的资源,把他们加工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丰富课程作业的资源。

围绕本课目标,我们从“我和老师”“老师和我们”“我们的老师”设计了三个不同层级的作业任务。这一作业设计聚焦“尊师爱校”主题,引导学生通过真实的校园生活,积极的调查实践,多样化的方法形式来建立和老师之间的深刻情感,融入校园生活。主题线索清晰可见,各环节层层推进,任务1引领学生回顾自己的校园生活,回忆自己与老师相处的日常点滴,感悟师生的深厚情感。任务2运用调查观察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参与感,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本质,学生在对老师真实校园生活了解的基础上理解老师的辛劳。最后通过丰富的表达方式,学生自然表达出自己的感恩之心,从而建立师生之间的高度信赖。

二、加强实践,丰富作业形式

1、回归日常,激发参与感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课程,学生能够在亲身参与体验中,加强自身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如在《不做小马虎》一课的作业设计中,我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马虎经历,从自己的小马虎给自己带来困扰,给他人带来麻烦的真实故事中体会“小马虎”的不可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在劳动中可以获得巨大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学生可以在劳动过程中体会生活的意义。如学习《从白色污染说起》一课时,学生把造成污染的塑料瓶、泡沫和纸壳等废品进行二次加工,利用废旧电池提供动力,制作成一个个动力装置,我们的“动力帆船”还斩获了一等奖。亲手劳动获得的荣誉,学生在其中所得到的体验感和满足感,必将转化为强烈的道德行为和深刻的道德情感。

2、创设情景,增强体验感

角色体验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如在学习《生命最宝贵》一课时,我给学生布置了模仿母亲怀孕时样子的课堂作业,学生将我课前准备好的气球吹得鼓鼓的,放到肚子前面固定好,然后做我指定的日常动作,大家都小心翼翼地护住自己的肚子。即使这样小心,仍然有气球“砰”的破掉了,孩子们回忆与父母的点滴,哭了起来。当学生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时,便产生了“生命来之不易”的情感共鸣,理解生命的珍贵,才能懂得珍惜生命,呵护生命。

3、设置平台,重视分享欲

分享交流重视学生在生活中的经验感悟,为学生创造交流分享的平台和课堂场景。比如,在学习完《我是独特的》一课后,这时,学生还沉浸在感性之中,强烈地想要倾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有的同学想要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喜欢的事物、曾经的美好经历,还有各种奇妙的想法和不得解的疑问。这时,我们为他们创设“故事袋”分享,利用多媒体抽取愿意分享的同学的故事袋进行全班分享。

三、立足发展,综合作业评价

教师要强化作业批改与反馈的育人功能,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

1、坚持多样化评价

我们建议关注作业过程中的学习态度、思考程度和情感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改善和发展功能,真正做到以评育人。例如,李同学搜集了“学校校服变迁”的相关材料,在同伴的鼓励和商议下,采用时间轴的方式呈现这种变迁,结合李同学的特长,决定不使用图片而是使用绘画展示各款校服,使展示方式更为直观有趣。我在评价中写道:“这次活动,你积极参与,认真思考,有自己的想法,也有热切的讨论,更难能可贵的是,有发挥自身长处的个性化特色化展现!”

2、鼓励多主体评价

坚持多主体评价,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等不同评价主体的作用,各评价主体充分沟通,协调统一,才能实现育人合力。以《说说我们的学校》课前专题小调查为例,主要通过作业态度、思考程度和情感三个方面来进行评价,评价主体通过“我评”和“我说”为主要形式进行作业评价。

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等,合理设计出科学有效的作业,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能更大程度上发挥道德和法治课程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王燕.“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研究——以《这些事我来做》一课为例[J].安徽教育科研,2023,No.144(08):66-67.

[2]娄龙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的特征及设计实践——以“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一课为例[J].中小学德育,2022(03):5-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