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析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服装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人才培养
摘要: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面对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现状,实现成功转型,但同时也出现了人力供给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技术型人才短缺,人才市场正面临着“技工荒”问题;二、部分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匮乏,就业困难。在这种情形下,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学徒式是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首选途径。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服装;人才培养
现代学徒制本身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教育模式,是一种基于校企的深度合作,将现代职业教育与传统学徒教育有机结合的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正在被高职院校采纳和运用,并赋予了新的内容和含义。
一、我国学徒制发展现状
现代学徒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2014年提出的一项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试点与实践,现代学徒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在我国职业教育中已经开始广泛的推广,既是一种职业教育制度,又是一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定位清晰。
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9]12号中指出“总结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和多方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深入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总结现代学徒制试点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在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支柱产业等相关专业,全面推广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学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
(1)理论研究成果丰富
我国现代学制在理论研究方面全面系统,现有成果从传统学徒制研究——现代学徒制实践——现代学徒制启示与价值等方面,研究理论系统,内容全面,研究成果卷帙浩繁,本项目组成员在该项目方面已经取得论文、成果奖、优秀案例等研究成果。为现代学徒制的试点提供了有利的指导建议。
(2)实践经验丰富
现在学徒制在我国推进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建设经验,目前的建设经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现代学徒制个案研究。通过个案研究,对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人才质量培养监控与评价等进行实践探究,并对探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不断完善学入职实践形式。二、现代学徒制的实现途径。这是研究先打学徒制的宗旨,从而实现校企双赢,探索和实现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
二、我国服装贸易现状
2019年以来,国际市场需求动力不足,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全球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及我国服装产业传统优势减弱、竞争新优势尚未确立等原因,导致出口压力明显加大。据海关数据统计,2019年1-6月,我国累计完成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量价齐跌,出口金额为665.74亿美元,同比下降4.7%,服装出口数量141.32亿件,同比下降1.0%,服装出口平均单价3.64美元/件,同比下降4.7%。外销市场的下滑使很多服装企业将生产中心向国内市场转移,需要资助研发有市场空间的新产品,同时对技术人员的需求量增加。
三、我国服装企业生产现状
由于用工、融资、税收、原材料、能源等成本费用的持续增长,企业综合运营成本不断提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1-6月,我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累计成本费用同比增长2.04%,增长幅度仅比营业收入增幅略低0.11个百分点。从成本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变化来看,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逐年下降,而服装行业的该项比重呈现了不断上升的态势,成本费用的快速上涨进一步挤压了服装企业的利润空间。
四、我国服装企业用人需求特征
服装企业在经历从传统的以加工贴牌为主的生产方式后,在现阶段逐年上涨的运营成本的提升,使企业不能在以单一的代加工形式生存,要做生产重心转移,增加企业收益。原有的只要有产业生产加工工人生产大军的员工个个别值班与工艺师傅组合的团队模式向自主产品研发团队的产研销生产队伍的转变。就需要有大量懂技术、有经验、能进行产品研发、解决生产环节中出现问题等大量的技术人员。
五、传统模式人才培养的弊端
在目前服装行业自主研发产品势头猛进的情况下,对相关人才的机却已经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了。由于服装企业产品具有季节性、时间性、流行性等显著特征,企业生产用人不能延缓。我们经常看到企业招聘技术人员都标注“具有×年以上工作经验优先等字样”。而传统的服装教育往往存在毕业生理论与实践能力不在一个水平上;实践动手能力差;没有解决问题的经验与能力;缺乏市场判断能力与掌控能力等,需要在企业经历一段时间的磨合后,才能承担起相应岗位的工作。为了解决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的衔接,缩短学生就业岗位的磨合时间,高职类服装专业实行现代学体制是势在必行的。
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优势
1、是职业教育中岗位技能培养的有效手段
通过学徒式人才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企业用人的标准。实现了课程标准与岗位标准的对接。在职业教育学习过程中,实现了实操即岗位培训,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工作岗位,缩短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时间。
2、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的有效载体
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教育与企业生产相结合,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职业能力规律,强化知行合一,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将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充分促进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有机融合,有利于培育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探索创新的工匠精神,为打造社会主义“大国工匠”夯实基础。
3、学徒人才培养特色
学徒实训中围绕服装产品展开,学习和实践服装产品从设计——准备工作——生产——检查——出库等不同环节的职业技能。整个学习流程都是在企业职业场所,以职业岗位技能人员的身份完成。实现了“学习即生产、作业即产品”职场化学习模式。在教学中完成实训教学、实习实训、创新创业、产学研的任务。企业项目进课程,企业技术人员进课堂,课堂与实训室结合,师生作品与企业产品结合,教学与技术服务结合,教学内容真实化、企业化。完成了“教学任务与生产任务的对接”、“实训教学企业化”人才培养。
学徒制通过真实生产任务引入课堂,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实现“上课”即“上岗”实践教学环节。在学徒期间,学生将理论与实践充分融合,制版应用能力、样衣制作能力、服装质量检查能力等一系列的技能完全以企业专业标准进行考核与评定,使学习技能与岗位技能标准无缝衔接。
参考文献:
[1]《中国特色的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鲁婉玉 王洪斌《辽宁高职学报》2014.04.
[2]《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郭全洲 李晔 王慧霞《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年报》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