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看待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设立与评价

任文青
  
优享生活
2023年17期
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大连 1160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教学目标要做到任何人阅读该目标时,能够明确理解该目标所表达的含义并能够应用。但是由于教学目标设计具有特殊性和主观性的特征,我们无法将教学目标设计进行统一。在理论方面,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吸收了现代认知心理学对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认识,从知识维度和认知维度两个维度来制定和完善教育目标,这给予一个不同的视角来看待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设计。在实践方面,针对不同的数学学习从目标的设立和评价来丰富数学学科知识分类定向教学设计的框架,从而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更为具体的设计教学目标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教学目标;小学数学

一、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内容介绍

1956年布卢姆主编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这一本书,此书一经发表就被各国翻译,并掀起来了一股学习和运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热潮。在之后的几年,各国学者就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各抒己见,中国学者在学习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灵活应用。[1]2001年安德森在吸收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后,对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进行了修订,将教育目标进一步划分为四个知识维度和六个认知维度,进而形成了四横六纵交叉式的教育目标。

布卢姆目标分类学(修订版)(以下简称《修订版》)的最大的亮点是改变原有单维度的目标分类,在结合知识和认知过程的相关理论下,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划分成了知识和认知维度两个大维度。在这两个维度之下又细分了若干亚类来代表各自维度的内容,知识维度明确的是学生需要学什么,认知维度明确的是这些知识需要达到什么水平。通过知识维度和认知维度的二维分类表来界定目标,使得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从而安排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教学评估,同时也可以考察目标、活动和评估三者间的一致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2]。下面详细说明知识维度和认知维度以及各个亚类的含义和相关例子。

(一)知识维度

为了把一门学科的内容与包含着内容的教材区分开来,安德森用“知识”来代替“内容”。布卢姆在其理论下将知识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四个维度,在这四个维度下还细分了若干亚类进行更加详细的论述,这样可以利于教师将学生所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精细分类并采取相对应的教学过程。在数学学科中各类知识的具体类别可详见下表。

(二)认知维度

为了更好的分清行为主义和行为,安德森以“认知过程”代替“行为”。布卢姆将认知过程划分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维度,在此六个维度之下有若干更加细致的分类,之所以如此分类是为了更好的明确知识现在是那种水平以及应该达到何种程度。同时,如此分类可以帮助教师将教学目标进一步切实化,让教育目标设计像公式一样可以程序化运行。

二、国内外教学目标对比

为了更好的明白一个概念,需要我们明确其上位概念、同位概念和下位概念。对于教学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区别与联系,中西方存在一些差异。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目标的研究之前,首先要对其进行分析。

(一)国内观点

首先对于其上位概念的教育目的,根据《中国百科大辞典》,其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在广义上同培养目标,指受教育者在培养其教育质量的要求。在狭义上,指各级各类学校或各专业对于学生的培养要求。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实现教育目的而进行的[3],关系到把受教育者培养为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和具有什么样素质的根本性问题。其次关于教育目标,亦称教育目的,指培养受教育者的总目标。从下为概念看教学目标时,要把课程目标放在考虑范围内。在《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教育理论卷》中,一个教学科目的课程目标是学校培养目标在该科目中的体现,它反映了教学内容的方向和性质。各科的课程目标服从于培养目标,服务于培养目标,体现出教育的目的性[4]。最后关于教学目标,《教育大辞典简便版》指出教学目标是教学中教师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或标准[5]。

以此来看,教学目标可以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和评价。在2022年新出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方案里,明确指出要确定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核心素养是指要求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9]。这些展示了我们在数学这门学科中要去开展怎样的课程以更好的去实现和完善我们的教学目标。根据义务教育新课标的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来看,在教学目标上,要在核心素养“三会”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增加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加强与各个学科和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的美。

(二)国外观点

克拉思沃尔和佩恩根据相关理论将目标分为了三个层次,分别为总体目标、教育目标和教学目标[6] 。其中总体目标强调的目标是需要大量时间的,同时也是范围广泛为未来提供愿景的目标。教育目标是总体目标和教学目标的中间连接体,它是相对于总体目标更为具体,但是于教学目标相比,教育目标关注的是用来设计课程的相关目标[7] 。例如运算的能力、数据分析的能力等。教学目标相对于前两种目标而言是最具体的目标,例如学生学会两位数乘除三位数的运算。这类目标可以使教学专注于更加具体的内容中进行学习。

(三)国内外观点的比较

通过上述观点,总体目标是指一年或多年的计划,这和国内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教育目标是教师花费大约几周或几个月的时间将总体目标加以具体化的目标,同时其目的是未来设计相关课程,这相当于国内教育中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在国外是指花费几天或几个小时进行教学计划的目标,所以其更加精细和明确化,主要用来设计每日的教学活动,相当于我们所说的课时目标。可见,中西方在关于教育目标的解释上没有特别大的区别,但教学目标在中国的含义是要更为广泛的,它包括了西方教育中的教育目标和教学目标两种内涵。本研究由于致力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的研究,所以把教学目标的内涵界定为课程的教学目标。

三、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视角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的预期,《修订版》对这种“预期的结果”细化为“知识维度”和“认知维度”相结合的结果。下面将从教学目标的设立和陈述来看待教学目标应该如何设置更为合理化。

(一)教学目标的设立

基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维度的和认知维度两个维度,所以在教学目标的设立上也应该包括这两个成分。所以在教学目标的陈述上,包括了动词和名词两种形式,动词是指认知的过程,强调要到达的水平,名词是指知识,强调希望学生能够习得的知识[8]。

比如说在第一学段(1~2年级)数与运算中,“要求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含义”。其中动词“理解”相当于认知维度中的“理解”;名词短语“万以内数的含义”属于知识维度中的概念性知识。所以根据二维分类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一目标就落在“理解”和“概念性知识”相交的方格内。也就是说,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目标的设立。

比如我们有一个很笼统的教学目标“掌握总量=分量+分量”,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一学习任务包含的知识类别:事实性知识是知道总量、分量的知识;概念性知识是总量=分量+分量;程序性知识是使用总量=分量+分量;元认知知识是明确采用什么样的记忆方式和理解方式。其次我们要明确教学目标所包含的认知过程;记忆、区分、理解、评价、应用、创造、设计和建构。最后将知识类型与认知类型以动词+名词的形式进行整合。

如果教学目标仅仅是为了得到“保持”这一水平,那么可以直接检查“识别”或“回忆”四种知识类型的程度。例如,记忆总量、分量这两个变量;回忆总量=分量+分量;识别使用情境;记忆如何理解总量=分量+分量等。这样可以方便教师更加快速的进行教学活动。如果教学目标要求达到“迁移”这一水平,那么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解释事实性知识,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解释总量、分量;说明概念性知识, 可以说明总量=分量+分量的含义;区分概念性知识,能够在数学应用题中区分哪些是相关信息;建构概念性知识,如果分量增加,那种总量也会增加;使用程序性知识,已知分量的具体值,可以计算出总量;检查程序性知识,确定得出结论的正确性;评判元认知知识,在使用总量=分量+分量时,哪一种解决办法可能是最佳的。

综合上述两种,我们可以得到多个教学目标。将其分布在教育目标二维矩阵分类表中,可以得到表3-4。

通过上述步骤,我们将一个笼统的目标转化成了多个细致的目标,这样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教学目标所处的位置,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同时还提高了效率,更好的回答了将学生带到那里的问题。运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可以进而明确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以及怎么确定已经把学生带到那里去了,即有利于确定教学过程和学习结果的测评。

(二)教学目标的评价

教学目标作为教师教学中的具体目标具有个人主观特色,但我们可以基于《修订版》对教学目标的精细化、完整化、阶段化、创新性进行一个评价。

1.教学目标精细化

2022年新课标指出要切实落实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其中,强调跨学科主题学习和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能仅仅记住某些知识,还要学会运用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新课标提出了多个培养要求,这些进而要求我们的教学目标要做出相应的改变,要做到精细化,明确培养学生的哪些方面。

例如我们在学习大于号、等于号、小于号时,我们可以按照知识类型和认知过程的亚类将这个笼统的教学目标陈述为多个精细的教学目标:首先,我们明确上述教学目标属于应用程序性知识。其次在知识类型,可以细分为具体学科的技能和算法知识(解答符号问题的算法知识)、具体学科的技术和方法的知识(运用符号知识和程序解答实际问题)、确定何时使用适当程序的准则知识(明确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符号知识);在认知过程,可以细分为执行(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实施(在适用的情境中使用符号来表示数量关系)。最后将上述亚类按照动词加名词的形式进行整合,得到以下3个精细目标:①学会用符号来表示两个数的数量关系②明确使用符号知识的情境③使用符号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经此过程,我们将教学目标进行了精细化分析,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掌握,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为建构数学核心素养打下扎实基础。

2.教学目标完整化

根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我们明确了教学目标是由知识类型和认知过程构成的,且存在不同的维度。虽然并不是每个教学目标都包含所有的知识类型和认知过程,但我们可以使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表来帮助我们“查漏补缺”,直观展示我们所设计的教学目标处于那个位置,是否缺少某个知识或过程。现下教学目标的知识类型多以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为主、认知过程多以理解、应用为主,根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这些教学目标是不完整的,要充分从四横六纵的维度去考虑教学目标的完整性。这样可以发挥每个知识维度和认知维度的作用,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四基”“四能”,增加学生对于数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3.教学目标阶段化

小学一共分为三个学段:1-2年级、3-4年级和5-6年级,每个学段的课程内容和目标存在着差异性。例如在数与代数领域中数与运算这个主题在各学段就存在阶段性的差异,所以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需要考虑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学情和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实行阶段化目标。根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可以将每一学段的要求按照知识类型和认知维度进行划分,然后将其安放在教育目标分类表中,这样操作之后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目标之间的阶段性,同时这样也会方便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

4.教学目标创新化

随着社会的飞快发展,教材不断改版,人们需要学习的知识和能力也在日益更新。例如在《标准》中所涉及的数学课程内容结构的变化,就需要学业要求发生相对应的变化。学业要求由注重知识到注重能力,这也暗示教学目标需要进行创新化。例如现下较流行的三维目标,虽然在理论上存在可行性,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能会存在一些疑问。其中目标大多数比较笼统且主要集中在理解概念性知识和应用程序性知识上,同时简单用小组活动来表示过程性目标,浮于表面,只是一种形式化的目标。但并不是说三维目标是错误的,只是我们在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而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其在实际使用时的问题。在分类表中,事实性知识达到任何一个水平或者是其他三类知识达到记忆、理解的水平时,就相当于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达到运用及以上水平以及元认知知识达到运用对外办事的能力时,相当于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元认知知识达到分析、运用对内调控的能力及以上水平时,相当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所以可以将三维目标和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进行结合以促进理论和实践的融合,来更好的发挥目标的作用进而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总结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创新性的将教育目标划分为知识类型和认知维度,并形成了四行六列的教育目标分类表。使用此分类表可以帮助教学目标更加精细化、完整化、阶段化和创新化,进而更好的进行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最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要依靠实际情况,不可生搬硬靠。

参考文献:

[1]张春莉,高民.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学在中国十年的回顾与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1):57-70.

[2]屈程.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理论与实践_屈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8.

[3]中国百科大辞典编委会.中国百科大辞典:[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4]梁志燊.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教育理论卷[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

[5]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简编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6]Krathwohl,D. R.,& Payne,D. A.(1971). Defining and assessing educational objectives. In R.L. Thorndike(Ed.),Educational measurement(pp. 17-45). Washington,DC: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

[7]L·W·安德森等.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完整版)[M].蒋小平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12-14

[8]盛群力,褚献华. 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修订的二维框架_盛群力[J]. 课程.教材.教法,2004,(9):90-96.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作者简介:任文青(1998.11—),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东省临沂市,辽宁师范大学,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教学。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