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AI人工智能在高校动画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近年来AI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AI技术的成果也快速融入了当代新媒体领域。新技术的迭代更新为动画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是否继续坚持传统的动画创作方法,还是在教学中引入新技术,已经成为目前高校动画专业教学的新命题。通过分析当前AI在动画领域的应用实例和优势,以及实施一系列教学改进措施,包括引入AI辅助设计工具、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通过创作实践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总结了在教改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人工智能;动画教学;AI应用
AI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展现了其目前在图像生成方面的强大能力,通过大量的数据训练,AI人工智能可以深度学习不同风格的绘画进而生成新的图像,而这项技术也被逐步应用到了动画创作中。可就在技术生产力进步的同时,也让艺术家、创作者以及众多业内人士陷入了焦虑与迷茫。一方面,AI生成图片的版权问题,包括训练模型数据库来源引发的版权争议,让部分创作者对AICG创作持反对意见。另一方面,技术浪潮所带来的新发展,又让我们不得不去参与到新时代的技术变革与实践当中。因此,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使用AI技术所产生的争议,选择怎样的态度,又应当如何去探索新技术赋予创作的可能性?这些问题不仅是成熟的创作者所需要思考的,更是创作“新手”——新一代动画专业的学生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是高校动画专业教学所迎接的新时代的挑战。
1 动画领域的AI探索
自AI技术出现在大众视野后,利用AI创作的动画作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层出不穷。早在2022年,一部AI智能动画短片《乌鸦》荣获了戛纳电影短片节的最佳短片奖,来自国际电影节的认可,证明了AI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巨大潜力。2023年,国外AI动画短片《剪刀石头布》席卷网络,引发了国内创作者对于AI动画流程的探索。
而在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中,AIGC单元大奖作品《致亲爱的自己》备受关注,其优点在于动画画面的精美度、叙事与镜头的表现力、以及动画画面的稳定性。这部动画的制作时间为期三个月,这样的创作精度与速度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在风格方面,该团队使用了Midjourney,在前期进行了300多张风格数据搜集,在中期动画的制作中,利用三维动画及实拍进行转绘,使用了AnimateDiff。AI转绘提高了动画呈像的稳定性,让AI的生成方向更可控与明确。通过采访了解到该团队在创作AI动画的整体流程上,其实是将旧工具(传统二维与三维动画技术)和新工具(AI技术)相互融合在创作过程中。动画的主创团队主要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师与学生,这个案例为高校动画专业对AI创作的实践提供了新的模式与经验。
通过这些探索,AI技术不仅在提高动画制作效率和质量方面展示了巨大潜力,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动画创作的传统流程,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2 AI在动画教学中的创作实践
动画专业的教学对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既要求学生能够从前期剧本创作、主题选择开始具备编剧能力,也要求学生需要从审美的角度把控整体艺术风格,更要有良好的绘画功底来支持中期动画的绘制,更有后期的剪辑与声音的设计。培养一个具有综合能力的学生,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创作是具有难度的,没有长期的训练,难以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但学生的能力往往并不能齐平,创作的方式适合部分学生,但并非全部。因此,笔者作为高校动画专业的教师,在往期的教学过程中,结合经验和具体课程安排,会考虑到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引导他们采用不同的制作流程。
首先,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明确向学生表达的是一种创作的态度,一种对新事物的求知与学习,对于作品创作的实验与探索。不管AI是否具有争议性,它作为一种可以提高效率的工具来看,我们是需要将其“拿来”,为其所用,而不是置之不理。但我们也不能过分依赖AI,而忽视了艺术创作中的情感投射,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作品灵魂。不能因为技术而忽视内容的表达,也不能因为过分感性而因循守旧。
其次,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将AI技术融合进动画的制作各流程中。动画一般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大创作流程。
前期设计主要包括剧本、分镜、美术设计。有一部分学生对于创作的热情很高,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这样的学生群体,教师应该鼓励他们进行原创设计。而另一部分学生不擅长文字撰写,我们可以在剧本创作中就引入AI,如提供关键词,要素,主题,让学生使用ChatGPT,文心一言等工具进行剧本的创作。在实践中,可以发现AI创作的剧本水平在创新程度、逻辑性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但作为可以快速得到的样本,可以迅速为学生提供一个前期剧本的雏形。同时,通过训练,AI还可以根据剧本生成文字分镜的描述,可以为分镜创作提供部分参考。在教学过程中,创作的周期是有限的,利用AI进行风格探索,可以在短时间内尝试大量的美术风格,再配合以适当的调整与修改来确定动画的艺术风格。
AI在动画中期的作用,目前主要是通过转描来实现,可以通过实拍、二维及三维动画视频进一步改变画面风格、细化内容,究其根本还是建立在逐帧绘制的基础上,将每一帧动画逐帧用AI实现转化。当前也有新的技术是就AI生成动画中间张在进行开发研究,这个技术一旦实现与普及,也会让动画的制作效率大大提升,创作者可以把更多的精力花在作品内容创新上。
在动画的后期环节,配音配乐如果能找到专业人士进行合作当然是非常理想的状态,但对于学生阶段的创作者来说,限制诸多,因此如果能使用AI进行编曲创作,也可以有效的解决动画后期的音乐版权问题。
简而言之,结合AI技术可以改良动画教学整体流程,因材施教,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创作方法。鼓励学生掌握新的技术工具,但不强迫所有学生都一定要在所有流程使用AI。通过对创作各环节的实践应用,利用AI技术来提高学生的创作效率和作品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学生则能够通过AI技术更便捷地实现他们的创作想法。
3 AI的市场化趋势及其影响
AI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工具,其应用大幅提升了动画制作的效率,减少了手工操作和重复劳动。例如,自动补间动画和智能图像处理使得动画师能够专注于创意设计,而非技术实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动画制作公司和独立创作者开始采用AI工具如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和Runway,这些工具能够快速生成高质量的角色设计和动画片段,显著减少了创作时间和成本。尽管AI提升了生产效率,但也带来了内容同质化的风险。过度依赖AI生成的内容可能导致作品缺乏独特性和创意。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动画行业将迎来更多创新机会和挑战。
4 结束语
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动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正在引领教育模式的变革。通过本研究,我们看到AI工具在剧本创作、角色设计、图像处理等动画流程中的广泛应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创作效率和作品质量,也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这些技术为动画专业的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使得复杂的创作过程更加简便和高效。然而,我们也应注意到,AI技术的普及带来了技术依赖和创作同质化等挑战。高校动画专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应不断探索AI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创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以适应快速变化的行业环境,为动画领域输送具有创新能力和技术素养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章凯.AI技术下中国动画创作的新思路[J].丝网印刷.2023(13),109-111.
[2]黄惠忠.AI与动画学科建设:历史、现状与未来[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3,31(11),31-34.
[3]刘晨.AI在实验动画创作中的实验情感缺失研究[J].电影评介.2023(18),77-81.
作者简介:李奇阳,女,四川宜宾人,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动画及艺术设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