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文化融合策略

苟雪梅
  
优享生活
2024年7期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马尼干戈初级中学 四川甘孜 62670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文化融合的策略与实践,通过分析当前教学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教学方法,旨在加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同时培养他们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通过整合多元文化元素,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并促进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少数民族;文化融合;策略

一、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现存痛点

(一)学生普遍存在汉语语言障碍

甘孜藏族地区的初中生生活在一个以藏语为母语的环境中,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他们在学习汉语时总会遇到诸多困难。语言障碍主要表现在发音不准确、词汇量有限、语法结构理解不足等方面,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汉语写作的掌握,使得他们在表达思想时显得力不从心。

(二)学生语文学科基础普遍薄弱

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加之语言环境的影响,甘孜地区的初中生在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方面普遍较为薄弱。这种薄弱不仅体现在对汉语词汇、句型结构的掌握上,也体现在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上,导致学生在写作时难以准确运用语言,难以构建有逻辑性和条理性的文章。

(三)作文内容空翻、结构混乱

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缺乏实质性的思想和情感,同时,文章结构也常常显得混乱,缺乏清晰的逻辑顺序和合理的段落划分。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学生的作文学习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作文质量通常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四)教学模式未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初中语文作文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个性的尊重。尤其四川甘孜一类的少数民族地区,这种教学模式更加无法有效激发初中生对汉语言写作的兴趣,导致他们在写作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通常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写作,长时间缺乏对写作本身的热爱和追求。

二、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文化融合策略

(一)引导文化尊重与融合意识

在四川甘孜藏族地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文化尊重和融合意识。这不仅涉及到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入了解和自豪感,也包括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尊重和欣赏。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例如组织学生参与不同民族的节日庆典,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或者通过阅读和讨论不同民族的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学会在写作中表达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融合。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黄河颂》做教学举例。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黄河颂》中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价值。通过对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的象征意义的解析,让学生理解到河流对于一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拓展讨论,让学生思考自己民族的河流或自然景观,以及它们在本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向学生展示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艺术形式和传统习俗。通过直观的感受,学生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从而在写作中更加自然地融入多元文化元素。

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共同探讨如何在写作中融合不同文化元素,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融合意识和写作能力。

(二)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写作教学的核心。在甘孜藏族地区,教师需要特别关注学生汉语和藏语的双语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两种语言的表达技巧。一方面,通过阅读和模仿优秀的双语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学习到丰富的词汇和句式结构;另一方面,通过写作练习,学生可以不断实践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写作中使用自己的母语,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表达的自然性[3]。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做教学举例。首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岳阳楼记》中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等,让学生在模仿和练习中提高汉语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同时,鼓励学生在写作时尝试运用藏族语言中类似的修辞技巧,使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岳阳楼记》中反映的儒家思想,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学生思考这种思想与藏族文化中的集体主义精神有何异同。通过比较和讨论,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也能够增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最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用汉语和藏语分别表达相同的主题或情感,比如描述家乡的自然风光、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之情等。通过这种跨语言的写作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双语表达的技巧,同时也能够在两种语言的对比中发现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三)注重字词与标点符号教学

字词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是写作规范的基础。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语言环境的特殊性,学生可能在汉语字词的掌握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特别强调字词的正确拼写和使用,以及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通过反复的练习和纠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动画、视频等,使字词和标点的教学更加生动和有趣。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桃花源记》做教学举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如何与《桃花源记》中描述的和谐社会相融合。通过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心中的理想家园,这个家园可以是他们熟悉的村庄,也可以是充满想象的地方。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应继续强调字词和标点的正确使用,这是提升写作规范性的关键。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流畅性,鼓励他们使用丰富的词汇和恰当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和有感染力。

(四)促进创新思维与拓展文化视野

创新思维是写作的灵魂,而文化视野的拓展则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来源。在甘孜藏族地区,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拓展其文化视野。例如,组织学生参与写作比赛,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写作风格和主题;或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鼓励他们从不同文化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表达。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如结合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在写作中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视角。

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不同民族的文学作品,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写作风格和主题,让学生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在写作练习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话题,如“我眼中的家乡”或“不同文化中的节日”,让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结合对其他文化的了解,创作出具有跨文化视角的作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文化融合策略的实施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增强了他们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还能深度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文化自觉。未来,我们应继续探索和完善这些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构建和谐多元的社会环境[4]。

参考文献:

[1]胡国金.论少数民族地区初中作文教学的新思路[J].文教资料,2012,(10):77-78.

[2]傅春逾.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育现状的几点反思[J].课程教育研究,2017,(48):51.

[3]杨建蓉.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生提高语文写作能力的方法探讨[J].新课程(中),2016,(06):213.

[4]王娜.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语文写作兴趣与能力的教学方法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21.DOI:10.27048/d.cnki.ggzsu.2021.00058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