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辅导员+班主任协同育人研究
——以攀枝花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为例
摘要:本文以攀枝花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为例,深入探讨了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辅导员与班主任协同育人模式。攀枝花学院一直致力于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的教育体系,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通过对辅导员和班主任的深度访谈和调查问卷,分析了他们在协同育人中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优化高校班主任思政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三全育人,辅导员,班主任,协同育人
一、现有研究综述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班主任个人角度探索提高思政工作能力的方法,缺乏实际可操作性,这些不足为本文提供了深入探究和理论突破的机会。攀枝花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从2016年起实行育人导师制度,2023年起实行班主任制度,本文将基于攀枝花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班主任团队做调研,梳理班主任思政工作中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希望对优化高校班主任思政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1]
二、班主任与辅导员的工作区别及矛盾冲突
班主任与辅导员的主要区别是工作性质和工作范围的不同。辅导员是专职的,班主任是兼职的;辅导员在“面”的层面对整个年级进行管理,班主任在“点”的层面对班级进行管理;辅导员主要是解读、传达学校政策,开展“党、团、学”活动和学风建设,结合学院实际,制订年级管理办法、进行职业生涯指导和日常事务管理等工作,班主任一般负责召开班会并选举产生新班委、组织班级活动、与学生谈话交流,对学生个体进行点对点、细致入微的学业辅导、生活关怀和发展指导等工作。[2]
三、班主任制度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教育的目标已不再局限于传授知识,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能力。在这一背景下,“三全育人”理念应运而生,强调全面发展、全面素质和全面能力的培养。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关键角色,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负责学业指导和管理工作,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因此,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探索辅导员和班主任之间的协同育人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3]
1.理论意义
“三全育人”理念就是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将“育人”置于学生培养的核心,运用系统性思维动用一切力量,形成合力对学生保驾护航,而班主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一,与辅导员共同担当高校培养时代新人的重任。通过深入研究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协同育人机制,为教育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
2.现实意义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服务工作,落实好自律攀大人培养“过程一流”,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增量一流”的目标,攀枝花学院制定了《班主任队伍建设管理办法》。攀枝花学院从2023年开始实施“辅导员+班主任”制度,每个行政班都配备一名班主任。
1)高校班主任育人工作是“全员育人”的重要组成
根据教育部规定,高校应按照1:200的比例配备辅导员,然而实际情况是许多辅导员超负荷工作,个别甚至达到1:400的比例。攀枝花学院作为双非院校,学生的自控力不能和重点大学相比,辅导员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成为一个极大的软肋。本文提出构建辅导员、班主任、育人导师互相协助的思政工作团队,各司其职,以点带线,以线成面,以面扩体,全覆盖承包学生,多维度关注关心学生。
2)高校班主任育人工作能够精准体现“全过程育人”
班主任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班主任拥有学生所没有的人生经历,能够为学生在迷茫时指引发展方向。其次,每个学生都有着独特的成长路径,在面对学习、生活、情感和工作等问题时,他们都会面临不同的心理压力和困扰。班主任的关心和帮助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
3)高校班主任育人工作助力“全方位育人”体系构建
班主任通过思想引领、学业指导、心理健康关怀和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的工作,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和成才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研究内容
(1)强化高校班主任思政工作的意识
1.强化“全员育人”的意识。班主任首先必须清晰认识到自己作为”专业课教师+兼职辅导员”的双重身份,明确自己承担”学业指导”和”思政教育”的双重责任。
2.强化“全过程育人”的意识。结合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班主任可以在专业教育的整个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思想引领和发展指导。
3.强化“全方位育人”的意识。班主任既担任专业课教师的角色,又兼职班主任,因此可以在传授专业知识、指导学科竞赛、主持科研项目、带领社会实践、组织实习实训等方面发挥专业课教师的作用。同时,在晚自习讲评、班委选举、班会团会、个人谈心谈话、评优评先、党员发展等方面履行兼职辅导员的职责,实现教书育人、科研实践、学生管理、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组织引领等方面的全方位育人。
(2)提升高校班主任思政工作的能力
1.构建高校班主任思政工作能力模型。应包括教授知识、实践技能、育人态度和个人特质四个维度。
2.重视高校班主任思政工作知识培训。要制定班主任培训规划,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做到先培训后上岗。
(3)完善高校班主任思政工作的制度
1.严格制定高校班主任选聘标准。把关心热爱学生,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善于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选聘到班主任队伍中来。
2.完善高校班主任考评体系。以学生评价和班级成绩增量来确定班主任的关键考核指标。通过激励机制调动班主任做好思政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4]
五、主要创新之处
第一,现行高校班主任制度通常是“辅导员+班主任”的模式,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辅导员、班主任和育人导师的三维协同育人模式,以更好地实现全员育人。辅导员负责联系本年级班主任及育人导师并处理具体学生事务性工作,班主任负责联系育人导师并承担思政工作,育人导师负责学业指导。
第二,将三全育人理念深入融合在高校班主任制度内。立足于我国进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和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进行研究并分析存在的问题以持续改进班主任制度。
结论
高校班主任作为辅导员的得力助手,对班级管理的成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通过明确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职责定位、加强沟通协作、提高自身素质、创新工作方式等方面的努力,可以实现协同育人的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次,在“辅导员+班主任”协同育人模式中创造性地增加育人导师,可以构建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教育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粟凤华.高校班级建设核心目标及实现路径[J].文教资料,2020(13):128-129.
[2]向红.新形势下工科班主任开展思政工作新思路[J].现代商贸工业,2019,(32):153-155.
[3]李赛强,路丽丽.创新高校班主任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4,(9):57-59.
[4]陈福壮.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3):144-145.
项目基金:
2023-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辅导员+班主任协同育人研究—以攀枝花学院为例(2023SZYB006);
2023-自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分析——以攀枝花学院为例(2023SZYB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