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传播学“5W”理论的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尹龙
  
学习报·教育研究
2022年4期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摘要:在当今时代,信息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信息传播的壁垒。本文主要利用传播学原理中的“5W”理论,结合当下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情形,针对其快速发展给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问题给出提高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精准性的有效对策,让大学生群体在新媒体环境下,利用网络平台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5W”理论;新媒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通过媒体传播党的宗旨和党的工作理念,也是媒体行业的重要职责和伟大使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进行改革,从而使其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和高校学生的发展需求。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新媒体平台逐渐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近些年,信息传播媒介快速发展,以短视频平台以及微博、学习强国App等新媒体平台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当代大学生的高效的信息接受能力,也推动了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利用传播学中的“5W”理论可以很好地对这些新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推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传播的实现,用新媒体的优势来影响大学生群体,以网络环境来培育大学生群体。

一、传播学“5W”理论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1.传播学“5W”理论。1948年,美国传播学者拉斯韦尔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即Who(谁)、Sayswhat(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英国传播学家麦圭尔对拉斯韦尔的这一理论进行了创新,形成了现在我们所说的“5W”,即传播者、传播讯息、传播媒介、传播受众以及传播效果。

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指的是利用网络平台来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即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空境遇下,以认清网络本质和影响为前提,利用网络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虚拟实践活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将“网络”和“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相结合,但并不是简单的重合,而是将网络迅速发展所带来的新事物、新思潮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让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实践活动在网络的“加持”下发挥出具体新的时代意义的育人作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则指的是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大学生群体,让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自觉接受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21年12月,中国的网民规模达到了10.32亿,较2020年12月增长4 296万,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73%。大学生已经成了中国互联网的主要用户群,而互联网平台也成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使得当代大学生对于网络更具依赖性,网络新媒体平台使得当代大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更加便利。但是,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和极大的盲目性,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也给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

1.新媒体平台缺乏质量监管,各类信息良莠不齐。当前,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社交App数量剧增,而大学生群体正是网络社交媒体的主力军。当下的网络平台是一个开放的平台,由于新媒体的准入门槛较低,每个人都成了信息的传播主体,大量的信息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通过各类社交平台在网络上发布和传播,使得新媒体平台中的信息鱼龙混杂。现在的大学生群体主要是“00后”为主,对网络的痴迷程度较大,但是缺少网络教育的“00后”大学生对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各类信息还没有培养出较强的信息辨别能力,再加上新媒体平台具有相对隐蔽性,信息监控程度还不够完善,每一个传播主体的各种想法都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轻松表达、畅所欲言。如果这些不符合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体系的言论和观点一旦被大学生群体所接受,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新的伦理道德问题的出现。

2.大学生主体性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冲击。大学生是新媒体的直接使用者,每天使用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从海量的信息中找到自己的目标信息,对于信息的需求更加个性化。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群体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不断增强,一方面使得大学生信息获取的渠道得以拓宽,但是另一方面也给传统模式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冲击。由于互联网信息质量的良莠不齐,部分无价值信息也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中自由传播,这使得大学生在获取信息时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不利于大学生群体的主流价值观的培育。同时,新媒体环境下各类信息的广泛传播,也给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在大学生群体受到不正确的价值观和言论的影响时,如果高校不及时加以引导和纠正,也会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带来不利影响。

3.新媒体平台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精准性不足。媒介技术是构建媒介环境的重要因素,媒介环境又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平台内容和数量越来越丰富,其中不乏以微博、微信、抖音等App为代表的社交平台,大学生不仅可以利用这些平台获取知识,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来拓宽自己的“朋友圈”,新媒体平台对大学生群体的吸引力远大于以广播、电视、报纸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平台。随着各类新媒体社交平台的发展,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精准性不足的问题逐渐暴露。在新媒体社交平台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往往是和其他各类内容混合交叉发布,而类似于“学习强国App”这种专门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体平台少之又少,这也就致使大学生群体无法主动提高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关注度,从而导致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精准性不足这一问题。

三、基于“5W”理论的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对策分析

针对上述的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三个主要问题,可以利用传播学中拉斯韦尔的“5W”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来分析,提高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1.推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主体培育。高校是对大学生群体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要想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的精准性,就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推动高校这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主体的培育,让高校利用新媒体平台展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在各类新媒体平台开通官方账号,入驻各类平台,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思政内容;其次,培育高校新媒体平台运营团队,借助专业团队的力量在新媒体平台发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声音;最后,高校新媒体运营主体要集中化,增强高校官方媒体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而运营主体一旦多元化就会导致官方账号的影响力被削弱,从降低高校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中的权威性。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守门人”,只有将高校这一传播主体培育好,才能够从根本上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群体内传播的精准性。

2.主流媒体积极把控传播内容。新媒体平台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迅速走红,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但是由于新媒体表达的自由性和隐蔽性,致使在新媒体平台传播的各种信息的水平良莠不齐,与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相差甚远。因此,各大主流媒体要积极去把控传播内容,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打造良好的环境。主流媒体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权威性和主导性是不可忽视的,要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效果,各大主流媒体就要去积极把控传播内容。首先,要联合法律、教育等相关部门和各类社会力量,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利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对新媒体平台中的各类信息进行监管和审核,避免劣质信息进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其次,要以自身发布的内容为行业主导,给其他新媒体平台树立内容传播的标杆,确保新媒体平台中的内容符合积极向上的主旋律,从而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3.各类传播媒介要“打好组合拳”。传播媒介,也可以称之为传播渠道或传播工具,是传播内容的载体,它既可以指信息传播的手段,也可以指进行信息采编工作的机构。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就是通过各类网络传播媒介来进行的。要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的精准性,必须要考虑各传播媒介之间的联合,做好网络信息传播的“守门人”。首先,主流传播媒介之间要做行业联合的“领头羊”,加强对于各个平台信息的监管力度,防止不良信息在开放性的网络传播媒介中散播;其次,传播主体要延伸教育传播媒介,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形式和途径,不仅利用文字来传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要入驻各类网络视听平台,拓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途径。通过主流传播媒介之间的联合以及传播途径的拓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媒介才能打好“组合拳”,从而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

4.加强传播受众媒介教育,提高媒介素养。大学生群体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受众,要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受众的媒介素养,就是要加强对大学生群体的媒介教育,提高大学生群体利用网络媒介来提高自身的能力。新媒体的内容具有庞杂性,表达具有隐蔽性,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让使用新媒体的各个主体都可以按照自己本身的意愿来进行信息的发布和传播,而这也就导致了新媒体平台中的信息有个主流和非主流的两种对立,各种有害信息也得以在新媒体平台中传播。面对这类情况,只有加强对于传播受众的媒介和网络教育,才能使得受众免受不良信息的侵害。

5.培养专业团队,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传播效果即信息的传播所带来的对于传播主体而言的有效的结果。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效果受到很多方面的制约和影响,要想从根本上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群体的传播效果,就必须培养专业的团队。首先,要培养专业的网络运营团队。新媒体平台是近些年新兴的平台,其运营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只有让专业的运营团队借助专业的网络平台,才能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得以集中化和精准化;其次,要培养掌握新媒体技术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团队。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信息获取的“守门人”,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守门人”的角色被弱化,教育主体间的互动加强,大学生可以参照自己的意愿来获取各类信息,但同时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扰。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团队的培养,就是要重塑“守门人”的角色,让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走进新媒体平台,让教师利用新媒体平台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得大学生在新媒体平台所接受的信息更加的专业和权威,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

四、结论

综上所述,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提供了全新的载体,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想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的有效性,就必须要意识到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背后的影响,结合传播学中的“5W”理论,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五个方面来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传播的对策,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来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创新,从而有效化解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问题,促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实现大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04:50.

[2]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98.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1年12月.

[4]徐海鑫,廖浩君.试析新媒体如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发挥作用[J].学术论坛,2011,(7).

[5]周琴,徐美英.融媒体环境下网红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播特征与建设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05):37-38.

作者简介:尹龙(2000—),男,河北石家庄人,内蒙古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