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在"双减"政策下的几点思考

蔡愿军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2年26期
关岭自治县花江镇花嘎小学

摘要:"双减"政策通过降低课后作业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这对教师的教学效率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充分利用有效课堂时间,让学生把握知识的本质,让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率。本文将就"双减"下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几点有效建议,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关键词:"双减"政策;课业负担;教学效率;农村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26-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教学资源相对不足、师资水平相对落后的问题。时逢"双减"政策出台,农村教师应抓住语文教学的根本,让学生将精力放在阅读素材本身上,体味汉语言语感,掌握汉语言规律,而不是就某个字、某个词咬文嚼字,或一味刷阅读题。教师对课内文章要提高讲解深度,同时要适当补充课外阅读素材,与课内素材形成相互印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双减"政策及时出台的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过于沉重。在我国广大农村,由于教师素质一般,很难在课内的有效时间内将教学内容十分清楚地传授给学生。于是,许多教师试图通过加大作业量、延长授课时长来提高学生的知识熟练程度。在这一现实背景下,学生多次进行重复性的学习任务,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本来,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养成学习习惯的阶段,可是,过于繁重的学习任务极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进而影响其长远发展。"双减"政策及时出台,为农村教师提高教学效率规定了时间表。"双减"政策及时出台,迫使农村语文教师对素质教育进行重新思考。素质教育,如果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体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健全小学生的人格,让学生具备初步的文学鉴赏力,让小学生具备一定的人文情怀。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教师应优化阅读素材整合,有效补充课内教学素材,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以增加阅读量替代无效刷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双减"背景下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1、充分利用有效时间,让学生把握语文知识的本质

小学生学习语文是要通过字、词、句的学习掌握汉语言应用的基本规律,通过文章学习掌握一些写作方法,积累一些人生经验,丰富对社会的认知。在"双减"政策出台后,农村教师不能再布置过多的家庭作业,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完成基本教学内容,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比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含有生字的语句从课文中摘出来,抄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在练习本上练习写生字。教师可以让同桌之间互相听写,提高识字效率。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词"为单位展开练习,通过熟练应用词汇巩固对生字的记忆。例如,针对本课生字,教师可以组成以下词汇,让学生多次进行书写练习:池塘边,小脑袋,阿姨,黑灰色,抓捕,迎接,宽大,龟行,头顶,披头散发,打鼓。教师可以将本课生字的应用场景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比如,以"顶"字来说,它可以与"头"字组合,构成"头顶"一词,当名词用,用来表示方位。"顶"字单独使用时,作动词用,如:朝鲜老大娘会用头顶着坛子走路。就"顶"字的不同用法,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各组几个句子。通过组句训练,学生可以做到触类旁通,全面掌握新学汉字的用法。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让学生看看小蝌蚪的身体如何经过演化才最终成为青蛙。学生明白蝌蚪和青蛙的亲缘关系后,再熟练掌握生字、生词的用法,本课的学习任务基本上得以完成。

2、精讲课内文章,补充同类题材

随着小学生年级的逐渐升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应该通过语文学习有所提升。教师需根据阅读文本的质量制定不同的讲解策略,采用精讲和泛读相结合的策略,好文章要详细讲,一般文章则可以简单讲,这样方可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从课外整合一些阅读素材,对课内阅读素材进行有效补充,在扩大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

比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时,语文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圆明园修建过程、园内珍藏的有关知识,加深学生对圆明园的印象。然后,教师可以再为学生补充一些有关清朝末年西方帝国主义如何侵略中国的历史知识,让学生明白圆明园在何种背景下遭受的毁灭。在谴责帝国主义野蛮侵略行径的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参考阅读法国大作家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然后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同为法国人,雨果想的同法国帝国主义者想的有何不同。学生通过学习和思考,可以从更深层次上认识圆明园的历史文化价值,并深刻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这一现实。教师要通过这个故事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原则性,不要为了一时的利益委曲求全,最后酿成不可收拾的后果。

3、落实素质教育,开展课外阅读

农村学生多是留守儿童,长年与父母分离,较少享受亲情。陪伴农村孩子的多半是隔辈老人,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一般不具备对孩子进行家庭文化教育的条件。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校内辅导时间让学生读一些趣味性较强的优秀课外读物,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待学生养成自主阅读习惯后,便可在教师的辅导下进行课外自主阅读了。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课内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一些难度适宜、集思想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阅读素材。比如,课内学生学习了《猫》、《母鸡》、《白鹅》等描写小动物的文章。学生喜欢阅读此类题材的文章,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讲述小动物故事的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针对阅读素材向学生提一些阅读问题,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就自己所读发表阅读感受,写写读后感,这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效率都是有益的。

三、结束语

总之,在"双减"政策下,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农村语文教师应深研教学内容。教师要在教学内容中寻找关联点,在授课过程中进行知识关联,借助知识关联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孙凤霞."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统整路径的新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 C刊,2021(10):4-7.

[2]李天姝.新课改下基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探析[J].读与写,2021,18(14):6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