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美术核心素养教学及其策略探讨

刘太平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2年45期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红果街道沙陀中学

摘要: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美术学科是现阶段我国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今天,初中美术教师应当积极探究,改变自我认知,创新教学方法,积极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本文即由此入手,在阐述初中美术教学开展核心素养能力培育意义的基础上,深入探析了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以期裨益初中学生综合美术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美术;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学生核心素养指的是其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所需具备的相关品格、关键能力,任何学科教学都是以提升学生某一方面或是几个方面的素质为其目标,务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初中美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主,然而,囿于应试教育思维的限制,当前美术课程在中学的发展滞缓,收效甚微,并没有起到应有的“美育”效果。核心素养能力培育导向下的初中美术教学,以促进学生综合美术素养的形成为其根本目标,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变革教学内容、强化师生互动、深化艺术价值认知等环节,将美术课堂的活力予以了全面提升,收获了显著的效果[1]。

一、初中美术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

(一)有利于形成新的创作思想

初中生处在青少年阶段,基本形成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现阶段,科学技术有了更加明显的进步,电脑、智能手机等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初中生往往受智能科技的影响,以往的美术教学渐渐难以有效地吸引他们的注意,这样不利于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难以使其将自己的思想准确融入作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运用科学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吸引学生参与美术创作。同时,教师应在课堂中应运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向学生传达美术的内容和主题,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让学生基于自身的理解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这样更加符合现阶段初中美术教学的本质[2]。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美术鉴赏与审美能力

教师在初中美术核心素养教学的过程中,应有效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与审美能力。教师应基于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要求,积极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鉴赏美术作品,探索优秀美术作品中的闪光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可根据美术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自身的独特性,从而让自身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手段频繁地出现在学校的教学课堂中。美术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的辅助教学工具讲授美术技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在课堂中,教师积极地与学生交流沟通,对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与审美能力有重要帮助。在初中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与审美能力,能够让美术真正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美术核心素养教学的策略

(一)制定学习目标

在传统的初中美术课堂上,教师主要以书本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模仿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效果并不明显。教师应当在授课前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明确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科学设计,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3]。

如在“汉字的艺术魅力”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教师不应仅仅依靠书本培养学生的学习及创作能力,更应让学生了解文字的变化及不同场所、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创作形式,领悟到创意文字的意象化、形象化等特性。同时,让学生观察不同字体在变化过程中呈现的特点,使学生不仅掌握书本中出现的各种字体,还能够根据其特点对自己所需的字进行自主创作。

(二)增加临摹及欣赏教学占比,侧重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培育

传统的初中美术教学方式遵循结果导向,强调学生学会基础绘画技能、懂得一定绘画知识即可,忽视了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培育,背离了美术教学的初衷。美术核心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经典作品的滋养,优秀美术作品的诞生亦需要对经典作品予以充分借鉴。为此,需要增加临摹及欣赏教学在课程中占比,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到经典作品的艺术内蕴,丰富自身的艺术体悟,从而潜移默化之中形成自身完善的审美鉴赏能力。

如在《神态各异的人物形象》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向学生们展示了一系列名家作品,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毕加索的《朵拉·玛尔的肖像》等,在讲述相关背景知识并进行美学价值分析后,即组织学生对名画进行了临摹实践,虽然学生的临摹结果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但对学生们进行调查后发现,绝大部分的学生均表示在临摹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了名作的魅力所在,惊叹画家高超技艺的同时深化了自身对艺术价值的思索。临摹及欣赏教学在课堂中占比的提升,对学生更为深入地把握经典作品内蕴、启发自身艺术感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在初中美术核心素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人文底蕴的培养是其主要内容之一。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与思想品德的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人文底蕴渗透在生活中,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离不开对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将设置问题情境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方面,通过各种有趣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在此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等美术核心素养。

结束语

总之,在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应该充分地将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初中美术教学。教师应积极运用更加新颖的教学方式增强美术教学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教师应积极地从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创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人文底蕴,进而使学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美术作品。

参考文献

[1]翟莹.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美术教学开展策略[J].新课程,2020(10):47.

[2]赵伟州.初中美术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天津教育,2020(07):136-137.

[3]武林红.核心素养下初中美术有效教学探究[J].科普童话,2020(07):1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