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奥尔夫教学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对于教师来说,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代教育的核心。其中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美感的重要教育内容。本文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对音乐教育中的教育方法和思想内容进行深入讲解,特别是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方法,对奥尔夫音乐教育方法的实际应用进行总结和概况。
关键词:初中音乐;奥尔夫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方式;措施探究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48-
奥尔夫教学方法是初中音乐学习重要理念,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和打基础的重要阶段,教师需在理解,联系,批判等角度对教材内容深入整理,从传统教育观念中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理论内容,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经过深度学习,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尤其是探究相应问题过程时,学生能力理解知识内容,将自己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应用到解决生活问题中,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1.奥尔夫教学法概念内容
奥尔夫音乐教学方式是非常经典的音乐教学体系,其音乐教学方式是将原本性作为音乐教学的标准内容,通过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自然行为,结合生活内容进行创作,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有效满足初中生音乐学习需求,初中阶段音乐教学受到的重视程度不足,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奥尔夫教学法,能有效提高音乐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在音乐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音乐学习核心素养。
2.奥尔夫音乐教育方法的应用
2.1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教学方式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使得教师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由于教师和学生对音乐教学重视程度不足,导致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教师通过奥尔夫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音乐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到音乐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音乐教师通过趣味性问题的提出,保障将问题和教材内容结合的基础上,将问题以轻松的形式展现出来,让更多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1]。例如,教师在教学生音乐《沂蒙山小调》,需表现出高亢且富有感染力的情绪,从而增加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先在课堂上播放相应音乐内容,然后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两只老虎奔跑的画面,教师带领学生聆听和了解相应内容,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2构建情景教学环境
音乐学习本身需要学生培养良好艺术情趣,才能理解音乐的美好,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构建一个有效的艺术环境,感悟音乐学习质量,而情景教学方式方法,可以帮助教师达到教学目的,而且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美好。教师有意识地将情景和问题有效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直观地感受音乐所带来的美感,丰富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在情景中增加学生的情感,初中音乐教师通过音乐教学相应内容,结合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国歌演唱时,其所表现的态度和价值观,希望能够让学生从歌曲中感受到神圣和庄严,教导学生通过国歌来表达自己对祖国母亲的爱,但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对祖国的认知程度不高,导致学生在演唱相应内容时会存在感情匮乏等情况,教师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国旗,国徽,带领学生观看升旗仪式,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对国家的认识,学生在学习国歌时,不仅要学习歌词和唱法,还需要了解国歌是在什么环境下写出来的,其中包含着多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搜集一些经典的抗战影片,通过这种情景提问的方式,增加听取国歌的自豪感,在音乐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知识内容。
2.3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落实,学生学习和研究相应知识内容过程,改变传统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学生在互动学习过程中收获更多的音乐知识[2]。初中生在音乐学习的起步过程中,教师作为其基础知识学习重要指引人,需在教学过程中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针对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审美情绪,从而增加学生感情上的感悟。例如,学习歌曲《母亲》,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这首歌中含有的伟大母爱,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
2.4开展针对性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音乐学科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当下音乐课堂前进的主要动力,而音乐教师通过教材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方式。从而使得音乐教学活动有效开展,而初中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学生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使得问题更加有针对性,避免空泛缺乏意义的问题占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所有问题和相应提问形式都在明确的教学目的上,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感悟和了解。
结束语
奥尔夫音乐教学方式的应用,有利于学生音乐能力的深入发展,尤其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师需提高课堂提问的技术性,并关注其所表现的艺术性,以灵动的思想将音乐思维融入到课堂学习氛围中,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亭亭. 在奥尔夫教学法指导下的中初中音乐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 音乐时空, 2015, 000(001):129-130.
[2]戴娇红.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探讨[J]. 新课程:中学, 20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