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支架式教学理论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以unit4 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为例

刘薇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2年52期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摘要:阅读是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加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是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要求,是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分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到引入支架式教学,阐述支架式教学的内涵及其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意义。最后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4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阅读为例,阐述基于支架式教学理论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52-

引言

阅读是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英语教学强调听说读看写,其中“读”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中明确指出:“广泛阅读可以让学生体验更丰富的语篇文体,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发展阅读能力,通过阅读学习语言和人文、科学知识,通过阅读拓展思维,提高审美、鉴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也更加突出了高中英语阅读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英语阅读教学也是一大重难点。在高中英语考试中,阅读理解的分值占比较高,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阅读成绩的关键。但是在现阶段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课堂由教师主导;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一味地对阅读中的单词语法知识点进行深入过度地讲解,课堂气氛沉闷等。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甚至长期以往会使学生失去对英语阅读的信心和兴趣。

为了在阅读教学中贯彻新课标要求,促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多年来,专家学者们也都在试图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支架式教学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一、支架式教学的内涵及其在高中英语教学运用的意义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认为支架式教学就是:教师或同伴为学生的认知发展提供支持从而使他们顺利的达到下一个阶段或水平。他相信任何一个学生都可以在最近发展区内通过 “支架”的支持有效的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当教师教授学生新知识时,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应当是刚刚超出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教师要为学生在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搭建桥梁,激活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运用新知识。支架式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法。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适时为学生搭建支架来帮助他们理解新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为学生提供各种支架,给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提供帮助和指导,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支架式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对于高中英语教学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二、基于支架式教学的高中英语教学设计

何克抗教授(1997)将支架式教学的实施分为五个环节,分别是搭建支架,进入情景,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估。很多教学实践者在实施支架式教学过程中也对这五个环节进行了实践与探索。下面以高中英语教材必修一unit4 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阅读为例阐述支架式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一)搭建支架。在为学生搭建支架之前,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在此基础上根据学习内容,提供支架。教师根据课标,教材和学情给学生搭建支架是非常重要的。必修一unit4主题为natural disasters,通过这一主题学生可以感受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本单元reading and thinking是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阅读内容是关于唐山大地震。介绍了唐山大地震震前的预兆(signs before the earthquake),地震造成的损失(during the earthquake), 和震后灾区的救灾和重建(revival after the earthquake)。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学生除了了解地震带来的灾害,还应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具备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的态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例如问题支架,和图式支架激发学生已有图式和新课内容的联结,引起学生阅读学习兴趣,从而导入阅读阅读内容。

在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这个阅读教学过程中,在引入新课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根据earthquake这个主题为学生搭建支架。高一年级学生对于这个话题有一定的了解。在导入环节,可以为学生搭建问题支架和图式支架:

Q 1:Would you tell me some natural disasters?再给出一些自然灾害的相关图片。

Q2:Have you ever experienced any disasters?

Q3:What do you know about earthquakes? (给出的图片)。在这个环节通过几个问题给学生搭建了问题支架和图式支架。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提供问题支架和图式支架帮助学生激活已有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进入情境。在教学过程中,面对一个抽象空洞的情景时,学生往往是不感兴趣的。教学情境的真实更加能够将学生引入到阅读学习的情境中去。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创建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通过情境的创立,学生更能融入。而这个情境的创立可以借助教学媒体,教学活动或其他的方式。

通过阅读文本标题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向学生提出问题:Why didn’t the earth sleep that night? What happened?引发学生思考。展示阅读中图片,让学生进行猜测。通过图片与标题让学生预测文章大意。学生很快可以猜测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关于地震的主题。下面展示一个地震的小视频,将学生深刻带入阅读情境。随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 There was a big earthquake in Tangshan about 45 years ago. Today, we will learn more details about the Tangshan Earthquake.顺利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学习期待,使学生融入阅读主题情境。

(三)独立探索。Wood,Bruner and Ross (1976)在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基础之上提出了支架式教学,Brunner 认为由教师提供的支架可以作为工具来帮助学习者获得新的技能。并且他认为在支架式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生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逐渐可以撤销支架,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Hogan,K. and Pressly,M.(1997)认为在老师的支持和帮助下,学生可以完成阅读。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阅读水平能够得以提高。同时Pressly 相信所谓的支架就是根据学生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帮助,并在他们能力增长时撤销帮助。这就意味着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为学生搭建支架和设定学习任务之后就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学生在独立思考,独立探索之后解决问题,慢慢地不断提高自身英语阅读水平。

Skim the passage and try to summarize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在这个环节需要教师为学生搭建主旨支架和问题支架。Q1:How may parts can we divide the passage into?

Q2:Can you try to summarize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学生带着问题通过略读独立将文章分成三个部分:signs before the earthquake, during the earthquake ,after the earthquake.对于第一部分,教师给学生搭建主旨支架:the first sentence;问题支架:what strange things happened? 任务支架:Find out the strange things (signs) before the earthquake。甚至更进一步可以提供图片支架:the well wall, the chickens and the pigs等图片,学生在这一环节通过教师搭建的支架独立探索最后得出答案。对于第二部分第一段,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供问题支架和图表支架:Q1:What is the topic sentence of this part? Q2: Can you find the supporting details? 这个环节教师通过提供一个图表引导学生理解并通过寻读找到答案。对于第二部分的第二段,以同样思路引导学生找到中心句与其相对应的支持性细节。通过这两段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总结出一般寻找一个片段的中心句的位置在于首尾。对于第三部分第一段,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中心句:But hope was not lost. 进而引导学生找出主旨句下具体细节:通过给出建议支架:who what, result三个信息点,学生在这三个信息点的引导和帮助下,尝试独立探索画出表格将这三个信息点放进去并找到相应的信息。而第二段正是在第一段的基础上进一步:Tangshan started to revive itself and get back up on its feet.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人们在整个地震前后的情感变化,通过给学生提供情感支架和图标支架让学生尝试用一些词语来形容地震前后人们的情绪,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整个文章梳理完之后,教师可以提供图片支架和图标支架,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图标基础上进行retelling。在复述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还原整体文章脉络,还可以通过语言输入提高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协作学习。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安排一些小组活动。在小组活动中,每个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学生可以从小组活动中集思广益,相互讨论,从而可以更加完整和正确地理解他们先前所学知识,并形成自己的观点。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得到伙伴们以及教师的支架帮助,促进学生在学习上的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在协作学习中,学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另一方面,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自由讨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断增强自信。总之,小组讨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学生可以自身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有完整的意义重构。

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问题。Q1:What other cities or towns have gone through similar changes? Q2: What lessons can we learn from these events? 在这个环节,通过教师提供的问题支架,图式支架和学生同伴之间的情感支架,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在这个患环节的讨论中,学生已经跳出阅读文本的具体内容,试图通过感知地震这篇文章,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应对地震或其他自然灾难的意识并掌握一些防范措施,具备应对自然灾害的积极态度。

(五)效果评价。效果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在效果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效果评价的结果和反馈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促进自身的发展:教师引导学生对自身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小组讨论活动后可以通过组内评价学生学习情况,这相比学生自我评价会更客观;最后,通过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自身学习情况。

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以一个表格的形式将学生自身评价,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置于其中,分别判定等级及原因。这一环节学生都应该对于同伴和老师的评价进行思考和反思,从而形成正确的认识。最终提高自身英语阅读水平。

三 、结语

总之,支架式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有重大的意义,并且对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发展是很重要的。当然,支架式教学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次,而是要在课堂的具体环境具体情况下运用,并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地应用和调整。教师给学生提供支架也需根据其最近发展区,根据不同的情况提供不同的支架,只有提供有效的支架,学生才能最大程度地得到发展,有效促进学生从现有水平提到其潜在的发展水平。学生在能力得到提升后教师要试着逐渐撤销支架,给予学生独立探索发展的机会。支架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这种教学方式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支架式教学鼓励学生在课堂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体来看,支架式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改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有助于更新教学观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何克抗.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997, 5(143): 375.

[3]王笃勤.教学设计中如何搭建支架[J].英语教师, 2009(02)

[4]夏方毅. 支架式教学模式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 中国教师, 2009 (S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