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双减”背景下“一年级整本书阅读”的项目式学习

——以一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为例

刘飞燕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3年5期
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塘渡口镇第二完全小学 422100

摘要:尝试在一年级开展班级的整本书阅读,利用一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板块引入课外阅读丛书《读读童谣和儿歌》,解决整本书阅读“读什么”的问题。再通过“小豆苗电台”项目,让学生阅读丛书,把课堂里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在小组电台的展示中,小组合作展示自己主持的“小豆苗电台”,不仅有小组多形式的诵读,还配上小组合作完成的相应图画以及选取的背景音乐,从单纯的阅读到绘画到音乐,达到学以致用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还开发了“亲子诵读”,让阅读从学校走向家庭,让阅读无时无刻的发生。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快乐读书吧;整本书阅读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

本课题《双减背景下“一年级整本书阅读”的项目式学习——以一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为例》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项目式学习为载体,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语文实践活动来解决“低年级儿童整本书阅读”的相关问题。

在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第一学段“要尝试阅读整本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读过的书。”一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掌握了一些儿歌的诵读方法,因此本课题借助一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的《读读童谣和儿歌》版块,在项目式学习中探究低年级儿童阅读“读什么”的资源,“怎么读”的方法策略,“读得怎样”的评价要素。

二、项目的实施

(一)在导读课中制定项目,完成分组。

1.前期准备,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出阅读资源。

一年级下册的“快乐读书吧”主题是《读读童谣和儿歌》,在课文中展示了一篇儿歌《小刺猬理发》和一篇童谣《摇摇船》,老师利用这两篇文章引导学生关注儿歌和童谣,激发学生对儿歌和童谣的乐趣。

学生对于儿歌非常熟悉了,老师带领着学生一起梳理“诵读儿歌”的方法,以具体的“读准确”“读出韵律”为导向,整合课本已经出现的《姓氏歌》《小青蛙》《春节童谣》等资源,师生边读边体会,在多形式诵读中总结出方法:借助拼音读准确;借助停顿符号读出停顿;读出轻重音;多形式诵读读出儿歌韵律。在小组合作中实践总结出的方法,运用所学方法诵读老师准备的儿歌或童谣,在小组展示时,师生紧紧围绕“阅读方法”来评价,从一而终的指向诵读儿歌童谣的方法。

导读课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版块,就是引入课外资源,做到“1+”的阅读模式。教师引入《读读童谣和儿歌》这套书,在之前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感受到了这套书的一些内容,急切的想走进这本书中一探究竟。师生一起从片段激趣,到封面了解作者,再到目录猜测内容,学生已经从课文的“快乐读书吧”真正的走进了课外的阅读,把课堂学习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了课外整本书的阅读中。

2.制定项目,整合资源,开发诵读形式,让整本书阅读真实发生。

仅仅教方法和激起兴趣是不够,没有后续的驱动,学生的阅读就会停滞不前。于是我为学生量身定制项目式阅读活动,在导读课中,学生学到了诵读儿歌的方法,了解到《读读童谣和儿歌》的阅读资源,老师宣布班级要成立“小豆苗电台”,以小组为单位主持电台,电台为班级播报“优秀范读”“亲子诵读”。

(二)推进课中,搭建平台,让项目式“整本书阅读”真实落地。

每天早晨利用晨读时间,“小豆苗电台”播报“优秀范读”,最初准备时,老师辅助小组收集优秀范读,从“喜马拉雅”网络资源中选取优秀范读,老师的范读录音也可以用起来。

每周三的阅读课,“小豆苗电台”小组展示时间。这是主持“小豆苗电台”的小组展示诵读,每个小组还为选取的内容配上图画和音乐。一小组展示时选择了《数蛤蟆》这首童谣,小组学生查找“蛤蟆”的相关资料,问老师,问家长,充分的了解这首童谣,接着为这首童谣配上图画,还特意参考了课文的插图,结合了童谣的内容,一幅可爱稚嫩的“蛤蟆”图就画好了。

每周五延时服务时间“小豆苗电台”都会推出“亲子诵读”栏目,学生和家长从《读读童谣和儿歌》中选取诵读内容,家长通过“豆苗小电台”的“亲子诵读”参与学生的学习,构建家庭阅读。在亲子诵读中,我看到了家长与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也看到很多优秀的作品,有家庭齐诵的,有父母与孩子边演边诵读的,还有家长和孩子们创编儿歌的。学生在展示中越来越自信,阅读也真实的从学校生长到家庭,家长在这个项目中也越来越多的发现了孩子的闪光点,也越来越重视孩子们的阅读。

(三)在成果交流课中,评价反馈,让学生分享收获,进一步推动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和热情。学生们到最后的交流课中,积极的分享自己的收获,“更喜欢阅读了”“还想再参加电台展示”“我们的家人也爱上了阅读”。老师也根据每个小组的展示给予针对性的评价,颁发奖励。

三、项目成果

为期一个月的“小豆苗电台”项目,推动了学生整本书阅读的真正发生。把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诵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通过“儿歌范读”感受优秀的诵读,激发了学生的模仿欲望,在平时的教学中朗读课文也不再拖拉,有意识的抑扬顿挫,读出韵律感。在“儿歌诵读”中,结合了儿歌内容,创作配图,选取配音,展示自己的诵读。在“亲子诵读”中,学生的阅读从校内到校外,从课堂到家庭,让阅读真正落地。

四、项目反思

项目式整本书阅读的设计和评价及集老师、学生、小组、家长于一体,多层次多维度的关注学生。大多数学生在阅读、展示和交流中进行了深度的学习,发展和提提升了自我的语文核心素养。但是在本项目中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一是,一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在小组构建中老师给予的指导还不够充分,项目式学习依托小组建设,今后我要思考如何更好进行低年级小组建设;二是,对一些识字量比较薄弱的孩子针对性的指导还不够,同时在“亲子诵读”活动中 ,家长参与面不够广。作为第一次的项目式学习的尝试,有反思有收获,相信也一定会有进步。

参考文献

[1]黄佩华.项目式学习下小学语文多元朗读活动开发与实施——以班级朗读擂台赛为例[J].新课程导学,2020,(9):41-42

[2]陈娟.微项目式学习是推进统编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导学,2022,(2):80-81

[3]朱连云.“双减”视域下的项目化学习[J].现在教育,2021,(21)

[4]李静.PBL项目式学习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大人一起读——统编教材一年级“和大人一起读”PBL教学实践[J].文理导航,2021,(0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