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核心素养下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问题高中课例的实践研究
摘要:本课题在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提出了初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通过对该问题内容进行梳理总结,整理出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问题高中课例模式,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总书记在第32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到北京市海淀区八一学校调研,提出了教师要做学生的"四个引路人",教师应该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对于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至关重要。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接下来的中招考试由原来的仅抽考一个实验变成初中生物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全面考查。考试就是指挥棒,生物中招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改变,一定会改变初中生物的教学及初中毕业生对生物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针对这些新变化,初高中生物教学如何进行有效地衔接才能保证高中生物教学高效的进行,进而保证生物学科新课程改革的有效推广,最大限度地提高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此课题组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实验校高中生物教师衔接教学现状问卷调查
课题组为了获得有实际意义的教学策略,对高中生物教师进行了初高中衔接点的问卷调查及分析。
(1)调查目的
掌握高中教师对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点的处理现状;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师引导下学习的,所以研究教师在进行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方面的教学策略是否合理;分析高中教师在处理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点的过程中阻力主要来自于哪些方面,并且提出科学合理化建议。
(2)调查内容的设计
对梳理出的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点划分为个三维度:非常熟悉(指掌握初中衔接知识点,并能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熟练应用,使初高中有效衔接教学)、一般熟悉(指了解初中衔接知识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不熟练,不能进行有效教学衔接)、不熟悉(指不了解初中衔接知识点)。梳理出的九大衔接点分别为:衔接点一显微镜的使用;衔接点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衔接点三遗传和变异;衔接点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衔接点五人和高等动物的稳态与调节;衔接点六组成细胞的化合物;衔接点七生物与环境;衔接点八生物进化;衔接点九生物技术与工程。
总体来看,实验校高中生物教师对衔接点掌握的情况不太理想,预计学生对这些衔接点的掌握情况也不会太好,针对现状课题组提出了打磨一套初高中衔接点高中课例模式。
三、高中课例模式“导-思-议-展-评-检”
(1)导:指导学案教师提前发放,内容要涉及初高中衔接知识,达到预习新课与复习旧知识的目的,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网络联系。
(2)思:在导学案中把本节知识问题化,引导学生阅读本节教材内容,独立思考并填写,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需要注意学生已有的知识也就是初中学过的知识,有意识的联系并拔高问题的层次。
(3)议:学生以生物学习小组(一般6人)为单位,讨论“思”部分自己未解决的问题。该环节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思考辨析中愉快、主动的学习。该环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对该节内容印象更深刻,理解更到位,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4)展:以生物学习小组为单位上台展示本组的讨论成果,给学生足够展现自我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的兴趣,该环节符合高中学生年龄段的心理特点,提高了课堂效率。
(5)评:在本环节中,教师针对学生在“思”和“议”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以及学生在“展”的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经过“思”、“议”、“展”三个环节,学生对本节知识已有了较全面的理解,教师在评讲环节中,要着重帮助学生构建本节知识网络,强化重难点的理解和应用,辨析易混易错点。
(6)检:随堂检测是根据本节的重难点、易混易错点设置3-5个选择题,当堂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通过当堂检测这种教学评价方式,有助于教师掌握本节教学效果。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以后的解决设想
(1)初高中生物学衔接课例模式研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深化。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势必会引起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及学习习惯的改变,课题组的研究要密切关注时代发展及教育前沿的问题,与时俱进的对现有模式不断完善与深化。
(2)提高初高中生物学衔接模式的科学性和应用性。
初高中衔接模式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实际应用,这种模式最适合哪种类型学生学习,能不能灵活调整以适应更多学生。
(3)建立科学的初高中衔接模式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鉴定书也是指挥棒,一套科学的课例模式还需要配套的评价标准,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把相应的评价标准也设计出来。
参考文献
[1]宋莹,刘秋月,宋冬梅.基于初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衔接的单元教材分析——以”神经调节”为例 [J].中学生物学,2021(008):35.
[2]管佩磊.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高中物理教学内容衔接探讨——以”欧姆定律”相关内容为例[J].物理教学探讨,2021(005):45.
[3]李景林.新课程新高考新理念——评析2009年高考理综(福建卷)生物试题特点及教学建议[M].基础教育研究,2009(10):9-10.
[4]杨记明.中美基础教育生物课程教材比较研究[M].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9(08):39.
[5]蒋谟军.人教版初高中生物教材静态难度的梯度比较研究[M].广西师范大学,2018(6):63.
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基于核心素养下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问题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JCJYC21080402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