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东湖区中小学美术学科过程性评价指导方案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8-
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构建一种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重创新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甚为重要,下面是结合《艺术课程标准》“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设置的过程性评价”的理念;符合省义务教育美术教学指导纲要提出的“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注意对学生学习目的、态度、过程表现和学业成就等多方面评价”的要求。构建了“课堂——作业——期末”三者结合的评价体系,与各位美术教师共同探讨。
一、评价内容
评价始终围绕单元主题(或项目学习主题)学习展开,从鉴赏、技法、构思、创作和展评五个方面开展教学过程。鉴赏环节包括个案研究、学会鉴赏、运用鉴赏和拓展认知四个方向,针对学生课前学习任务单形成高质量的鉴赏报告,学生对艺术家作品进行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技法环节包括学习程式、掌握技法、思考临摹和学习风格四个方向,学生借鉴经典、学习技法,初步认识学习程式,掌握基本技法,能完整地运用相关技法临摹名作的一个片段或一个局部;构思环节包括确定主题、筛选素材、绘制草图和形成报告四个方向,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根据学习工具引导筛选作品,构思草图,撰写创作思路报告;创作环节包括精进草图、尝试创作、实施反思和不断完善四个方向,学生根据对相关主题学习的知识技能的认知,结合前期草图,完成理想的美术作品;展评环节包括梳理轨迹、撰写总结、展示交流和真实评价四个方向,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撰写学习总结并展评。
在课堂评价环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学习态度、课堂学习阶段目标达成情况等方面,即课前预习并完成预学单,带好课堂学具材料,课堂中乐于鉴赏、勤于思考、积极发言、批判思维、创意构思、主动提问、善于交流、创作表达、学会记录等,课后鼓励学生多走访博物馆、美术馆、民间艺人等,对进行走访的学生给予其班级分享的机会,充分肯定学生并颁发小奖品等。针对以上学生学习行为表现和学习态度等的评价要注重即时性、生成性和针对性,以鼓励为主,技法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当然如果学习过程中学生存在问题,我们作为教师也是需要及时帮助学生改进学习的。
在作业评价环节,我们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与补充,是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手段之一。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设计上,可以因材施教,针对学生差异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面的作业形式,例如:独立完成型、团队合作型、书面型、活动实践型、巩固练习型与创意实践型等。针对学生的作品按相关的评价标准给予相应的评价,使得学生的学习目标渗透在美术作品的评价当中,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相信在美术作品评价中更追求、更强调的是创意思维、设计意图、展评与表达的能力。
那么,期末评价包括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和期末考核结果,期末考核依据本学期的课程目标、内容、教学实际组织实施,注重采用题目或任务综合性较强的形式进行,例如:利用创作的美术作品结合姊妹艺术开展艺术表演、布置主题艺术工作坊、布置美术展台展示学生作品、开展纸笔测试学生对本学期学习目标中掌握的知识点和相关技能、鼓励学生针对日常美术学习过程中学习的知识点、兴趣点、学习任务单、作品草图、作品设计意图、交流过程中的心得等进行记录,放进学习档案袋。
二、评价标准
除纸笔测试以外,就美术学科特点,更加需要关注的是作品展演环节,下面就这一块较难评估的环节形成了一张表格,仅供各位教师参考。
三、评价方式
在课堂评价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日常观察、师生提问、沟通交流、活动记录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在欣赏、表现、创作和创意实践等过程中的学习进程、行为表现,分析、把握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体验、学习困惑,给予学生所需的指导。
在作业评价方面,我们既要注重结果,也要注重过程。对于结果的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实物作品展示、视听表演、数字化编创作品等,来了解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和迁移学习能力。对于过程的评价方式可以采用方案策划、素材收集、活动记录、创意构思等,来了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把握整体、善于思考、注重细节。
期末评价涵盖课堂、作业和期末测评考核,属于对学生艺术素养发展状况的全面评定,其中,期末测评考核则注重采用具有综合性的题目和任务,可运用表演、展示、纸笔测试和档案袋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全学期综合知识与技能水平,综合考评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 第二版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