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双减”背景下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深入落实,教师应该在数学课堂上自觉引入新理念与新策略,以此优化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为小学生获取信息、理解知识与培养能力提供一个高品质、高体验、高收益的学习环境。在此过程中,广大教师纷纷践行“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努力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性、策略性、评价性与指导性,为小学生提供更好的趣味活动,借助“教学评一致性”为小学生提供更多表现机会,科学助力小学生的快乐成长。
关键词:“双减”背景下;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10-
引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要求教师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因材施教,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用教学评价检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教学评一致性作为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理念,正深刻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实践,将基于课标的教学评一致性贯穿教学全过程,是落实“双减”政策的有效举措。本文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的价值,并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教学评一致性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策略。
一、教学评一致性”的内容简介
“教学评一致性”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教 学为物质基础、以评价为发展动力、以成长目标为共同 交集、以生本理念为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内容 的课堂教学模式。可见,“教学评一致性”是一个具有策 略性、体系性、评价性以及发展性的先进教学模式,能够 在有目标、有设计、有过程、有评价、有完善的教学体系 中优化小学生的主体成长环境,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 养。因此,“教学评一致性”实现了数学课堂的模块化、参 与化、交流化以及合作化,为小学生的知识学习、信息交 流、能力训练以及素质发展提供了一个主体认知空间。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意义
教学活动是指师生在课堂上通过互动的形式对知识进行传授和讲解。但是,经过调查发现,一些教师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感。但随着教育体系的改革,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也正在逐渐发生改变。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同时,应将教、学、评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并且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开展教学。如果把教学评一致性分割为一个单独的教学单元,就会呈现出单项传授的形式,这种做法不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也会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丧失原有的互动性,同时也不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但如果把教学评结合,不仅能强化学生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双减”背景下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策略
(一)设计适性的体验活动和教学活动
在逆向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围绕教学评价标准要求构建合适的体验活动和教学活动:一是围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探究。在开展“正方体展开图”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实务操作的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正方体展开图的形状、位置等要素。例如,让学生按照正方体模型的方式对其进行“解剖”,在“解剖”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注意事项“不能将任何一个面剪断开”,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正方体展开图的规律及正方体对立面在展开图中的特殊关系,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个人行为。二是交流讨论,总结收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学习情境与迁移目标、表现性任务有机结合,组织学生探讨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的规律,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增强其对相关概念的深度理解。三是构建情境化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评价与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若没有形成图像抽象概念,就难以理解课题知识。为此,教师要构建教学情境学习模式,依托大数据及电脑动画等技术将正方体展示图的转化过程形象地表现出来,让学生对这一过程形成立体思维感应,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从学生实际出发,明确教学目标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发挥“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的价值,教师应注重结合理论与教学实践,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教师应转变自身职能定位,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以此为依据设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对其学习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教师虽然能够通过有效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但是无法完全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了解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和学习特点,并结合教材,梳理其中的重难点知识,以此为依据合理制订教学目标,规划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大化。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不能设置高于或低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教学目标,也不能照搬、照抄已经设置好的教学目标,而应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标,以确保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学评一致性”是教师积极践行新课程改革的成功案例,非常值得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大力推行与深度融入,为小学生创设一个设计合理、体系创新、目标先进的生命课堂。因此,教师应立足数学课堂,积极探寻,以此实现数学课堂的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马玲.教学评一致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J].中国教师,2021(S1):26.
[2]刘相彬.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评的一致性思考[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4):199-200.
[3]师永帅.基于新课标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研究[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4):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