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探析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下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摘要:随着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的颁布,小学音乐教育也更加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并在教育教学中加以实践。小学音乐等课程的开设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在枯燥的学习之余能够得到艺术熏陶,缓解学习带来的压力,确保学生能够多元化发展。本文首先论述了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背景下音乐核心素养在小学音乐课程中的内涵,之后研究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小学音乐;核心素养;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24-
引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学科素养”这个新概念的提出,各学科都将提高“学科素养”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与目标。音乐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教师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对其个人情感的形成以及思想的表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此,小学音乐教师需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落实核心素养内容,以此提升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
1音乐核心素养在小学音乐课程中的内涵
①自主音乐需要。在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中,自主音乐需要往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素养,是学生音乐活动和音乐学习开展的基本动力。在对学生的自主音乐需要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认知和情感。如应该对音乐活动产生好奇心和兴趣爱好;将音乐活动和学习作为快乐生活的一部分,更好地满足审美需求;在实际体验的过程中将音乐作为有助于身心和谐的重要工具,获取到良好的心理体验;将音乐学习作为文化修养提高的路径,更好地展现出音乐的价值和作用,让学生可以对音乐产生需要。②音乐实践能力。在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中,实践能力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音乐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的重点。音乐实践能力是学生音乐素养的重点。音乐实践能力主要包括音乐表达与表现能力、音乐欣赏与审美能力、音乐创造与想象能力、音乐交流与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并通过音乐表达内心的情感,同时对学生创作能力的提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达到理想中的课程教育效果。③音乐情感体验。在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中,情感体验可以理解为:立足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唱、听、动作等各个方面所获取到的一些直观的体验,让学生可以运用音乐对自己的心态进行抒发和表达,生成情感和感悟。这样可以更好地展现出音乐活动的价值和作用,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抒情咏志、体验美感、怡情养性,更好地展现出音乐课程教学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可以在体验作品中陶冶情操,感悟美德,形成正确的音乐价值评判。
2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2.1引导学生关注节奏,发展学生音乐表达能力与美术通感。
学生通过音乐作品欣赏,对作品中曲调的节奏感知锻炼,可以提升自身对乐曲作品的欣赏程度,进而促进音乐表达能力发展,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得到有效培养。教师要综合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让学生对音乐知识有一定的积累和理解,帮助学生形成借助音乐、美术表达感情或意境的意识及能力。例如,在教学歌曲《我的中国心》的过程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提升学生情感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进行一定的音乐知识积累,可以鼓励学生结合歌词、曲调,关注词意和曲目中的节奏,也可以通过画笔等工具一边听音乐一边描绘出心中的画面。如此一来,在音乐作品赏析、学习、演唱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实现音乐表达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有效促进自身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2.2贴合实际生活,培养情感体验
音乐情感也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有效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产生真实的体验感。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在音乐中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有助于学生音乐情感体验的进一步加深。例如,在讲解《妈妈格桑拉》的过程中,教师在导入中可以先为学生播放《游子吟》,让学生仔细倾听,加强对伟大母亲的感受。后续,教师需要展现引导作用,对学生进行引导“母爱是非常炙热的,时时刻刻都沐浴在我们的身上。那我们应该怎样对母爱的伟大进行回报呢?”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就可以趁机引入作品。在后续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独唱、聆听更好地对歌曲的内容进行感受,并可以让学生联想自身的实际生活,分享和母亲之间发生过的一些感人肺腑的事情,在课程教学中营造一种浓浓的情感氛围,达到理想中最佳的教育效果。
2.3创新教学形式,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参与感不足,积极性不高,难以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了有效促进音乐欣赏教学开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音乐教师应该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创新教学形式,为学生搭建一个更自由、开放的学习平台,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进行自主探索。教师可以加强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运用。为此,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将音乐作品以更加生动、形象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音乐教学从听向视听结合转变,使学生在视听的过程中获得更强烈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调动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动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欣赏活动中,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情操等。例如,教师在教学《大雨小雨》这一首歌曲时,可以先给学生播放春雨洒落、滋润万物的视频或者图片。春雨掉落在土壤中,植物的嫩芽慢慢地冒出来头;春雨洒落在树上,树枝慢慢长出了绿叶;春雨洒落在河流之中,被农民伯伯用于浇灌农作……通过这样直观的画面,学生明白,这首歌中的春雨就是一场及时雨。而后,教师为学生播放《小雨沙沙》、《大雨小雨》的音频内容,让学生进行对比欣赏,并说一说这两首歌曲在节奏感、音乐情感等方面的差别,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对比欣赏,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音乐美,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春天、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结语
总之,在新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下小学音乐教育的核心素养是小学生通过小学的音乐学习形成的对音乐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等多方面的能力。为促进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应从更新教育观念、提高音乐素养、营造音乐环境、丰富艺术生活、加深文化理解等五个维度入手,让小学生在艺术领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静.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实践[J].家长,2022(9):135—137.
[2]徐佳炜.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苑教育,2022(7):92—93.
[3]郑立铭.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互动式教学[J].新教师,2022(2):56—57.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6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