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活动探究
摘要: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农村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本文从农村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劳动教育内容及方式、劳动教育成果三个方面阐述了农村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策略。希望广大教师和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注重对劳动的理解,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关键词: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活动探究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3-
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农村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在实践中体会劳动创造价值,珍惜劳动成果,形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养成热爱劳动、勤于动手、勇于创新等优良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团队精神,使其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为学生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一、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活动的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劳动教育在农村小学的实施也受到了重视,但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劳动教育方式单一、劳动教育内容狭窄等。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着家长文化程度较低,对劳动教育认识不足,家长自身对于劳动教育的作用认识不深,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缺乏足够的耐心和支持,家长也不愿意在孩子身上花钱。
此外,有些农村小学师资力量有限,教师无法承担起劳动教育的责任。这些因素都使得劳动教育在农村小学中不能得到很好地开展。与此同时,部分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过分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管理和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培养[1]。
二、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活动的策略
(一)创新开展方式,提高教育实效性
丰富劳动教育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应当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如在组织学生参加“我是家庭小帮手”“我是班级小助手”等主题班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自理意识,让学生从生活中学到知识。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卫生大扫除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习、成长、发展,感受劳动的乐趣。
同时,也可组织学生到校外参加农业生产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劳动的价值。开展“学雷锋,做美德少年”主题班会、“我为学校献爱心”募捐等活动,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品质[2]。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义务劳动等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此外,在日常教学中,可开展以“做自己能做之事”为主题的班会、以“我是校园小主人”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等活动。
(二)丰富活动内容,开展丰富的劳动实践
在农村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丰富活动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劳动中获得能力的提升。要将学校现有的一些劳动场所进行改造,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劳动中来。
如:学校可以利用现有的果园、菜园等地,将其改造成学生的“小菜园”、“小果园”,让学生在种植过程中学会观察、记录,并且通过亲自种植和管理,增强劳动意识和能力。除此之外,农村小学还可以组织开展一些家务劳动实践活动[3]。比如:“学做一道菜”“包饺子”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劳动的艰辛和乐趣。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不易,从而能够更加珍惜生活、珍惜劳动成果。
(三)开展以“一帮一”为主要形式的帮扶活动
开展以“一帮一”为主要形式的帮扶活动,即在学校内确定一个班级和一位教师作为帮扶对象,与帮扶教师结成对子,通过一对一、手把手的指导和帮助,使帮扶对象得到锻炼、提高,同时也达到了对学校、对学生、对教师的教育目的。开展以“一帮一”为主要形式的帮扶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4]。
同时,农村小学生生活在农村环境中,在这种环境中生活时间久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一帮一”帮扶活动还可以让学生明白只有通过自己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增强了他们学习劳动知识和技能的信心和勇气。
(四)构建校园文化,形成浓厚的校园劳动氛围
学校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在这一场所中,校园文化的构建是最直接、最生动的劳动教育环境。在校园文化的构建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劳动习惯,让学生养成劳动意识,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学校可以通过黑板报、宣传栏等载体,向学生宣传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劳动教育。教师可以把自己在劳动实践中获得的成果、感悟等分享给学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劳动中付出了辛苦和努力。
同时,还可以开展“校园清洁我当家”“家庭小帮手”“我爱我家”等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动手、清洁家园的快乐。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和成就。此外,学校还可以将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班级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都有相应的主题和任务[5]。例如在教室内摆放植物角,可以让学生去种植植物。
学校还要把开展劳动教育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创造力。总而言之,广大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劳动方面的引导和培养,让学生从小就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
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广大教师要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出劳动教育的作用。农村小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符合学生年龄特征、适合学生学习特点、富有特色的劳动教育活动。开展劳动教育,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合适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方式,充分发挥出劳动教育的作用。在开展劳动教育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要充分发挥出校园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为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田甜. 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现状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1.
[2]门文文.农村小学加强劳动教育的策略探析[J].甘肃教育研究,2022,No.16(08):37-39.
[3]陈静. 小学劳动教育现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0.
[4]幸江林.乡村小学劳动课程的开发要点与价值意义[J].教育观察,2021,10(27):49-51.
[5]刘学军.乡村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视界,2019,No.140(17):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