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双减”背景下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构建“双减”背景下高效的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效果。通过对语文课堂中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观课议课三个方面的论述,明确了构建高效课堂的具体要求。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探究、多元化教学和教学诊断等方式,创造一个良好的互动和合作环境,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效。通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构建高效课堂,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小学语文;构建高效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是目前教学领域内探索的新模式,其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评价为导引,注重学习的效果和学生的思维创新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果。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成为教师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将以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介绍如何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来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将扮演着引导者、观察者和参与者的多重角色,促进学生兴趣和想象力的发挥,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和成效,同时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和挑战。
一、基于教学评的教学设计
(一)“逆向设计”——评价早于教学活动
逆向教学设计是通过评价的反馈来指导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其优势在于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使得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和个性化。同时,这种逆向教学设计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在实施逆向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目标将教学活动和评价设计在一起,达到教学评一体化的效果,从而打造一个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1]。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纸的发明》这篇文章时,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将教学目标细分为小目标,以便更好的衡量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确定合适的评价方式和工具,确保评价标准和工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设计基于任务的教学活动和课程内容,以达到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最后,教师要有意识的跟踪、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并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
(二)“学习支架”——问题、活动、评价设计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指引下,学习支架的设计包括问题、活动和评价三个方面。首先,问题的设计应该紧密围绕教学目标,明确展开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方向。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性问题和反思性问题等来引导学生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讨论、小组合作、多媒体互动等多种活动形式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同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最后,对于评价的设计不能仅仅是传统的考试和测验,而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成果展示、口头评价、反思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等。同时,评价标准应该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连,能够反映学生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水平,通过评价引导学生积极认识自己的学习差距,从而调整学习策略,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
二、基于教学评的课堂教学
(一)聚焦“进阶式目标、真实问题解决、学习性评价”三大焦点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是以评价为导向的教学策略,聚焦“进阶式目标、真实问题解决、学习性评价”三大焦点问题,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效融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将目标分解为多个小目标,逐步引导学生完成各个小目标。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将相和》这篇文章时,可以从字词理解、段落理解、文章整体理解等方面进行分解,帮助学生依次掌握各个层次的阅读技能,最终实现整体理解和运用。其次,教师可以利用真实问题为支点,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任务,让学生探究解决真实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学习知识和技能。例如,根据学生的生活情境,设计开放性问题或情境性任务,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知识和能力的有效融合。最后,学习性评价是评估学生学习反馈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不定期地进行评价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多样化评价等方式,加深对自己学习的认识和反思,进一步调整学习策略和提高学习效果。
(二)突出“联结、生成、迁移“”三大学习要素
教学评一体化指引下,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不同知识点、学科知识、生活经验进行联结,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实用性和连贯性。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习作“故事新编”进行练习时,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活动、笔记写作等将不同知识点进行联结,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的意义和价值。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堂活动和实践任务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产生全新的理解和思考方式。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写作、朗读、剧本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展现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升级。最后,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并促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应用和扩展。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自己的生活主题联系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和延伸。
三、基于教学评的观课议课
(一)从学习者角度走进教室,聆听观摩
为了更好的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进入课堂,注重聆听观摩。具体来说,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问卷、面谈、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学习困难和需求等情况,以此为基础,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例如,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然后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学习能力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其次,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例如让学生参观博物馆,观看电影等,从而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和知识储备。同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故事性情境设计等手段,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参与权,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方式,建立与学生相互尊重和互动的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2]。
(二)从探寻者角度对话课堂,教学诊断
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重视将评价与教学有机结合,实现对教学内容、过程和效果的全面评价,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教师需要从探寻者角度对话课堂,进行教学诊断,以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应该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教授相应的授课技巧,通过良好的沟通与密切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其次,教师要从教学诊断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评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评价的过程性,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态,帮助学生找到问题所在,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目标的高效完成。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是一种高效的教学策略,其核心是从学习者角度出发,以实际情境为基础,侧重于学习的效果和学生的思维创新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设计、课堂活动、教学环境等方面的因素进行认真诊断,以构建一个高效的课堂。教师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互动和合作环境,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设立不同的课程目标和评价标准,使学生充分体验语言能力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与成效。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不仅使学生能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探究精神和学习思维,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参考文献
[1]李月仪. 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 考试周刊,2023(4):24-28.
[2]赵格.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路径探究[J]. 科普童话·原创,2023(2):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