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策略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更加要求学校对学生素质、素养方面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更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养。数学这一学科在学科教学之中,对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的重要学科之一,学习从小抓起,小学数学的教学变得十分重要起来,教育行业对小学数学的教学十分重视,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而今衍生的一种上课模式,称为师生互动模式,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进行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4)-4-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关键时期。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是为了培养学生们实际运用和实践的能力,从小培养学生们的数学知识和素养,为学生们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数学是一门灵活多变的学科,需要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生还处于懵懂阶段,对于知识的储备和应用都存在一定的障碍和困难,难以充分掌握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当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的积极引导和互动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们。
一、注重随机应变,确保师生互动的效果
一个好教师一定要懂得随机应变,能针对课堂上出现的任何一个教学意外,都能以灵活的方式将其转变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做最好的应对。
例如,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教学中运算被除数中间带有“0”的除法,很多学生都会想当然地忽视数字中的“0”,从而导致各种各样错误的出现。例如,1035÷15=65,当这种情况出现后,教师切不可直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让他产生羞愧心理。教师应该随机应变,让学生自己去验算,并且找到出错的原因。这样,学生便不会在课堂上丢失自己的面子,与此同时,学生通过自检的方式发现错误以及错误的原因,对学生的学习来说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引入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加强互动
顺应素质教育新要求,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科教学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使用各类多媒体教学设备,结合小学阶段的学生容易对新奇事物产生探索欲的特点,将网络技术作用于学科教学,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价值,并逐步引导学生培养良性的网络素养,学会判别网络讯息,深化网络认知。
比如:在“三角形”一课的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动态教学视频展开知识点的深度讲授,首先,通过课件展示各类三角形物品的实物图,让学生结合课题预习指出图片呈现的三角形中哪些是普通三角形,哪些是等腰三角形,哪些是直角三角形,如等腰三角形物品:衣服架、交通标志图,直角三角形物品:桌面固定架等,让学生借助实物展示感受三角形知识点:“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铎组成的图形就是三角形”,接着,为学生播放卡通动态视频,呈现直线运动变为三角形的动态形式,深化知识点,以此增加教师与学生的多处互动,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有灵魂和活力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也离不开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师为主导的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理解和信任自己的学生,营造一种民主的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课堂氛围下与学生展开互动,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就能更加顺畅,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四则运算》的学习中教师不能严肃的进行教学,而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进行师生的互动,将课堂交还给孩子。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先询问学生加法和减法能不能打乱顺序来进行运算呢?学生说可以,并且举出了例子。教师继续询问学生,那么我们学的乘法和除法一起出现时能不能打乱顺序运算呢?学生不确定,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出一道题让学生进行运算,学生进行两种方法的实验,得出了乘除混合运算中不能打乱顺序运算的结果。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成为课堂的主体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四、结语
小学数学课堂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师生间的互动交流,积极的、良性的师生互动交流有利于学生对教师传授的知识进行吸收理解,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情境创设,设计问题等方法来促进师生间互动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卓然. 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 教师,2023(32):51-53.
[2]徐友萍. 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之问题与对策[J]. 新课程研究(上旬),2022(6):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