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万达开云”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模式的区域人才培养协同机制研究
摘要:在当今的社会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职业教育不仅是提供技能培训的平台,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然而,如何有效地进行职业教育,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是面临的一大挑战。在这个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万达开云”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模式的区域人才培养协同机制,希望通过对这种机制的研究,能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模式;区域人才培养协同机制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4)-6-
在当前社会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发展契机,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与现代产业发展仍存在一定脱节,人才培养模式亟需创新。为此,教育部提出了“校企行”三方协同育人的职业教育发展新理念,这其中“万达开云”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它强调了教育机构、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协同合作,以实现区域人才培养的目标。这种模式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协同合作,可以更好地利用各方的资源和优势,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效果。
一、政府主导、多方参与
在推动区域人才培养协同机制建设中,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协调者,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为协同机制的顺利运行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同时,政府还应负责整合各方资源,搭建多方参与的平台,促进校企行业之间的良性互动。
与此同时,区域人才培养协同机制的建设亦需要多方力量的深度参与。高等职业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应将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企业则应积极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输送企业最新的技术理念和生产实践。政产学研用多方通力协作,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第三方机构也可以为协同机制建设贡献力量。它们可以参与制定职业培训标准,开发培训课程,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支撑。此外,社会各界人士也应在精神和物质层面支持职业教育发展,为协同人才培养机制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在当今社会,教育与产业的密切融合成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途径。该模式的核心在于构建一个多方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协同发展平台。教育机构与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密切合作,相互渗透、互利共赢。一方面,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并将企业文化、专业知识灌输给学生;另一方面,教育机构则可以及时吸收企业的最新技术、管理理念等,将其融入教学内容,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更加贴近企业实际。通过这种校企深度合作,学生可以获得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完美结合,毕业后更容易转型为企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企业也能源源不断地获得符合自身需求的高素质劳动力输送。教育资源与产业需求在此协同平台上达成了完美融合,区域人才供给与需求也更加匹配,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模式的成功有赖于各参与主体之间资源的相互共享和优势的有效互补。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不同类型的职业院校、企业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可以形成合力,共同构建区域性人才培养协同机制。职业院校拥有专业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实训基地等教育资源,而企业则拥有实践场景、生产线和优秀的职业导师等资源。通过校企深度合作,资源可以在双方之间流动共享,使教育资源和实践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职业院校侧重于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而企业则擅长实操训练和岗位锻炼,两者的优势可以互为补充,形成协同效应。除了院校和企业,政府、行业协会等其他社会力量也可以整合自身资源为协同发展贡献力量。如政府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等为协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行业协会提供专业咨询、技术交流等服务。通过多方位的资源汇集和联动,实现区域内人才培养资源的高效配置和优势互补,从而构建起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协同机制。
总而言之,“万达开云”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模式之所以取得良好效果,关键在于通过顶层设计和多元参与实现了三方利益的高度统一,形成了精准化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有益探索。一是要坚持政府主导,制定统筹协调的顶层设计;二是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深化产教融合程度;三是要增强职业院校办学活力,与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四是要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形成合力效应。而当前,我国也正处于实施“教育现代化2035”规划的关键时期,推动区域协同人才培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相信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必将孕育更多富有活力的协同创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韦敏,陈红,陆青演.基于协同效应的高职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装备制造技术, 2022(12):172-175.
[2]朱云.苏锡常都市圈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价值,困境与实践进路[J].教育与职业, 2023(24):100-105.
[3]许应楠,陈福明.基于协同理论的职业院校产学研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及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7(4):6.
本文系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青年项目课题(万达开云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 2023NDQN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