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实践
摘要: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实践是一种教学方法,旨在学生通过完成教师会设计一系列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相关的实际任务来学习课程内容,并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的技能和知识。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此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和协调,共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并提高他们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任务驱动式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实践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4)-6-
引言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建构知识和理解,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通过主体与环境交互,对信息进行加工、建构而获得的。
一、设计情境化任务引导学生探索
根据教学内容设定具体、真实、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比如设计一个简单的网页、制作一份Excel数据报表、使用Photoshop进行图像处理等。这些任务应贴近生活或工作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举例来说,一项情境化任务可以是:“假设你是一名市场专员,你需要使用PowerPoint设计一份产品发布会演示文稿,其中包含公司的介绍、产品的详细参数、市场分析以及预期销售策略等内容。此外,还需要将演示文稿与Excel的数据表整合,展示产品的销售预测趋势。”这样的任务就很好地融合了多种计算机应用技能,并且具有较强的情境性和实用性。也就是说,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设计情境化任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点:关联性,真实性,层次性,挑战性和协作性。任务应当紧密联系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例如,如果正在讲解Word文档编辑技术,可以设计一项任务——“为公司设计一份年度报告,包括标题页、目录、正文、图表插入及排版格式设定”。 尽量模拟现实生活或职场场景,如“利用Excel进行销售数据统计分析,并据此制作一份可视化图表,用于下周的部门汇报会议”。 任务难度应由浅入深,逐步提升。初级阶段可以让学生创建一个简单的个人简历,进阶阶段则可以让他们设计并实现一个动态网页,或者使用Access建立并管理一个小型数据库。任务要具有一定挑战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例如,“使用Python编写一个简易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添加、删除、修改和查询功能”。 对于某些项目,可以设计成团队协作任务,如“多人分工合作,利用各种办公软件协同完成一份企业项目的策划书”。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以任务为载体,学习者通过完成某项任务获取知识与技能的一种开放式、探究式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引领的互动、协作、开放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则是将任务驱动与案例教学深度融合,以任务为载体,将项目案例与相应理论知识、基本原理有机结合,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习者自主学习、协作完成既定任务、构建课程知识体系的一种教学方法。[1]教师不直接教授操作步骤,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去自主探究和发现计算机应用的方法和技术。鼓励他们尝试错误,从错误中学习,逐渐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协作交流后学会反思
“任务驱动”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一种教学方法,具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易于选择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学习资源”,突出”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方式,高效地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等价值。任务驱动型科学探究教学,对学生的元认知发展、自主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品质具有独特的作用。任务驱动型科学探究教学可以从”明确任务——分析任务——创设情境——关注细节——多元评价”等几个环节设计相关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进行小组合作,共享资源,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有利于他们从他人的思考和实践中获取新的理解和技能。[2]假设学生正在学习Photoshop的基础操作,教师布置了一个情境化任务——“设计一款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个人头像”。 教师首先公布任务,说明设计个人头像的目的(展现个人特色,吸引他人注意),要求(尺寸大小、分辨率符合平台要求,形象鲜明有创意),并简述需要用到Photoshop的一些基本工具和功能(如图层操作、选择工具、滤镜效果等)。学生拿到任务后,开始查阅教材、网络教程,或者观看教学视频,了解如何运用Photoshop的相应工具和技巧进行图像裁剪、色彩调整、添加特效等。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参考资源,但不过多干预,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学生动手设计头像,可能初次尝试效果不尽人意,比如颜色搭配不合适、图像比例失调等。这时,鼓励他们反复试验,尝试不同的设计思路和技术手段,通过失败和修正来加深对Photoshop操作的理解。在学生探索过程中,教师定期收集学生疑问,进行集中解答或个别指导,例如,有的学生可能不清楚如何精确选取图像区域,教师就可以现场演示选择工具的使用方法。当学生初步完成头像设计后,教师和其他同学可以对其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亮点和可改进之处,如构图是否均衡、色彩是否和谐等,促使学生进一步优化作品。通过这种引导学生探索的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实际操作Photoshop的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真正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下引导学生自我探索、主动学习的教学理念。完成任务后,组织学生反思整个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同时进行同伴互评或教师点评,使学生能够从多元角度审视自己的学习成果,进一步深化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结论
鼓励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基本指导和资源下,自主寻找完成任务所需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和知识。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亲手操作,通过不断地尝试、测试、调整,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教师引导他们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提供及时的反馈,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指导他们对作品进行优化和完善。要关注每个学生的进度和体验,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技能,真正实现对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建构和内化。
参考文献
[1]刘红梅.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的构建与应用[J].江苏高教,2016(4):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