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五育融合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资源开发探索
摘要:五育融合是将德智体美劳进行融合的发展,是教育工作中的机遇与挑战,将五育融合与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资源进行融合与开发,加强对资源融合的探索,充分挖掘进行五育融合的育人资源,从而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关键词:五育融合;高中地理;教学资源
前言
五育融合的提出促进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由于五育并举的教育要求不是轻易能实现的,所以容易出现五育分割的局面,导致五育并举的教育目标实现逐渐偏离全面协调发展的本质。五育融合的提出是为了改变五育分割的状况,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综合育人的目标,实现新时代人才的培养目标。将五育融合与高中地理学科进行结合的过程中,要注意与教学课程和教学方法的融合方式,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将五育融合的教学思想充分与教学的每个环节进行融合,促进学科的教学效率提高。
五育融合的方式与方法进行优化升级的过程中,要将五育融合作为教育的基本模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融入并积极探索才能实现。在教学活动进行时,教师可以对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和设计,并针对五育融合进行丰富的实践活动,通过不断的经验积累,持续推动五育融合教育模式的发展。地理学科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学科,具有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属性,是一门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学科,五育融合与高中地理学科的融合,具有统一的育人目标,是促进人才全面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1.研学旅行资源的开发
对研学旅行资源的研究是许多高校的研究热点,有很多学校和教育机构都会举行有关研学旅行的各种活动,并且这些活动都能取得不错的效果。研学旅行是基于某种载体的打破学科边界的融合学习的过程,研学旅行与五育融合教育具有一致的目标。在研学旅行活动进行时,学生可以了解一些把各个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的教学内容,这种融合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践和探究提高自己的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进行研学旅行活动时,要提前设计好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提出合理的规划设计,并在研学旅行的规划中,与五育融合的概念充分结合,提升融合下的育人的效果。
2.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
在很多乡土地理环境中,都有比较完整的地理要素和时间尺度,能促进教师高中地理教育的教学效果提升。在进行研学旅行活动时,对学校与教育机构的硬件要求较高,所以在经济较不发达,教育资源相对不富裕的地区,由于进行研学旅行活动的难度较大,开展条件要求较高,且开发的频率不高,无法提高综合育人的教学效果,所以在这些地区一般会进行乡土教学资源开发。乡土教学资源与研学旅行资源相比操作性更高,特别是在教育资源相对不富裕的地区,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比研学教学资源更容易开展,且效果更好,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有很多地区是将研学旅行资源与乡土教育学资源进行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乡土研学旅行就是教师将它们两个的优势进行结合而发展出来的,它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学习学科文化知识,还能通过在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比如学生能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地理状况、工农商业的发展情况、人口情况等,加强对地理要素的理解和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把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热爱劳动、遵守法律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融合,将五育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积极利用乡土教学资源,促进五育融合的教育模式的发展成效提升。
3.社区教学资源的开发
在五育融合与高中地理教学的融合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对学校附近的社区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拓宽学生学习的视野。比如高中地理教材中会涉及到很多关于人文地理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将学生居住地社区和学校社区中的教学资源积极利用起来,对学生的学习空间进行拓展。比如在对高中地理教材中“人口与环境”一课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利用社区教学的资源,学生可以使用调查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调查居住社区的人口构成状况和人口流动情况等信息,并分析其中的地理相关要素,在这种情境中充分理解和运用地理知识,体会地理学科的学习乐趣,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有更深入地了解。
结束语
将五育融合与高中地理学科教学进行融合与开发是当今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能增强学生进行地理学习的成效,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通过对研学旅行资源、乡土教学资源、社区教学资源的结合与利用,能有效提升与五育融合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文博.“五育融合”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以人教版必修《地理1》“土壤”为例[J].地理教学,2023(05):58-61.
[2]杨维旭,陈诗吉,黄松明,陈慧莹,陈玉颖.五育并举背景下体育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路径研究[J].福建教育,2023(07):59-62.
[3]常珊珊,卫雅馨.高中地理教学走向“五育”融合的机制与路径——以“水循环”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3(04):54-57.
[4]陈诗吉,李婧,赵亚茹,杨维旭,王若云,柯雪芳.五育并举融入高中地理学科教育的框架构建[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09):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