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培养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以《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为例

温丽英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3年39期
龙岩市高级中学 364000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通过采取有效教学方法,能够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习更多历史知识和培养历史核心素养。在历史课堂中,教师要提高对于新课改的认识,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落实历史核心素养,保证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不断提高历史实践水平。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核心素养;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39-

引言

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使素质教育受到人们的关注,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初中历史课程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引导学生了解中外历史的发展进程,并在此基础上感悟人类历史的演进规律,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对日后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其他课程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以完善备课为高效课堂的前提

对于初中历史授课教师而言,要完成高效课堂构建、落实核心素养任务,首先应做好课前备课准备工作。任课教师只有做好了课前准备工作,在备课过程中充分挖掘历史教学资源,才能在课堂授课中引导学生拓展相关知识,更为详细的讲解历史课堂内容。具体而言,任课教师应对初中历史教材中相关资料,进行展开研读,理清教材中的知识逻辑,明确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区分好初中历史课程中的基础知识,重点与难点,在备课过程中能够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规划课程教学中的不同环节与内容设计。授课教师应立足教材的基础内容,着眼高效课堂构建和核心素养的落实,形成完备的教学资料,为拓展教学内容,做好前期铺垫工作。如在教学《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课时,首先要想法如何让学生理清唐朝从建立到由盛而衰的顺序和逻辑关系;其次,要根据课标确定好本课的重难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局面的形成、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之后根据逻辑关系和重难点进行合理的规划教学过程,尤其是学生的学法指导和核心素养的落实。如通过自主学习构建时间轴,培养学生的时空观;通过学习评价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在备课过程中要注重导学案的引导、历史问题的发问、历史材料的搜集、学习计划的实施,从历史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加强学生的历史思维。

二、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合作是众多学科学习中都可以使用的一种有效手段,而且是非常有效果的教学形式。在小组合作中,科学、高效的方法可以将以往教学模式下的课堂封闭状态全部打破,能够让课堂教学氛围变得具有活跃性,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从而更好的落实历史核心素养。教师可以根据特定标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分组,并确定好成员的实际分工和具体职责,确保学生都有各自发挥的空间。历史教师在教学《明朝的对外关系》一课的整个过程中,其教学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史实加以重点了解。教师先让学生进行科学分组,每个小组4-6人,确定好成员以后再给学生布置探究学习的任务,提出相关的历史问题。比如,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戚继光抗倭可以取得成功?布置好学习任务后各小组进行问题的探讨,通过分析和讨论得出最终结论。像这样的历史教学过程,教师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让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可以在小组合作中落实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有效的合作小组构建是必要的,教师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实践,探索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小组分组与合作学习水平,从而构建更加高效的历史课堂。

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构建高效课堂

在历史的学习中,要构建高效课堂,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这样学生便可以主动地思考历史事件和现象,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落实历史核心素养,提高学习效率。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稍加引导,学生便可以对历史事件和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不仅可以让学生以辩证的态度看待历史事件,同时也可以拓宽学生看待历史的角度,使其在一个正确的引导下,对历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比如在学习《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这一课的时候,学生可以结合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对隋朝的兴衰原因进行分析学习,通过对其经过、结果以及重要性进行学习,最大限度地运用自身的思维能力来进行思考,培养了核心素养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效率。如果学生具备一个良好的历史思维,那么便可以主动地对事件进行分析,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从而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

四、应用微课教学,推进历史课堂教学

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由于班级中的学生存在个体上的差异,因此仅仅依靠教师课堂上统一的知识讲解,并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课堂高效开展教学,因此,教师需要在历史教学课堂上巧妙地运用微课辅助的方式开展历史课程教学。例如,在教学《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内容时,由于这部分内容中涉及的知识点范围较广,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根据教材中出现的“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内容结合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制作时长为5~8分钟的微课视频,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的过程中需要引入与课本知识点有关的趣味性图片或动画,并在微课视频中加入其他与之相关的史实资料,以此有效扩展历史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借助教师制作的趣味性微课视频学习该部分重难点知识。具体来讲,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利用播放微课短视频的方式导入该部分知识内容,使学生通过观看微课短视频对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形成初步的印象,并提升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探索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之后,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教材中出现的“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知识点时,在相应的地方结合所播放微课短视频来提高学生能力,落实史料实证、历史叙述、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在教师的讲解与微课短视频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下,使学生学习与理解知识,培养能力。总之,借助信息技术中为学生播放微课短视频以及结合教师讲述的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与掌握历史知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作用,进而促进初中历史课堂的高效发展和核心素养的落实。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老师首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有效的教学,不仅仅传授给学生历史知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落实历史核心素养,使其可以从多个角度看待史实。其次,老师也可以将历史课堂与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效的融合,这样便可以使历史知识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能够成为拓展教学内容以创新教学模式的有效手段,进而使初中历史教学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为学生构建高效的学习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丁召环.初中历史课堂高效教学方法探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17):31-33.

[2]康素娟.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提问教学实践[J].天津教育,2022(26):115-117.

[3]吴海英.基于核心素养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学苑教育,2022(26):47-48+5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