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历史与其他学科不同,教材中的内容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在学习中经常遇到很多难以理解的问题,并且学生的认识上存在限制,所以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不够深入透彻。引入情境教学法后可以弥补传统历史教学方法的不足,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构建历史情境,让历史教学过程更充满生机与活力,有效激发出每个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热情,这是每个历史教师需要深入探索的课题。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起到激活学生学习兴趣、深化学生理解、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等作用。教师在开展情境教学时,需要遵循真实性、主体性、思想性原则。本文首先对情境教学法的含义与特点进行概述,然后分析了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提出了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法;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39-
引言
历史学科知识有较强的理论性特点,是对已经发生事件以及已有定论的客观陈述。但也是因为历史知识的这一特点,致使很多知识不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影响到历史学习的质量。采用情境教学法,既是为课堂增加了趣味性元素,也能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便于学生从全新的视角解读历史、学习历史。同时教师要做好因材施教,以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度的挖掘与探索。教师不能仅教学生概念性知识,还需要启发学生思考,利用史实启迪学生的智慧,促使学生在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获得规律性体悟。情境教学法正是激活学生历史思维的重要方法,教师在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时,要灵活应用历史教学要素,从多元的角度出发,创设富有特色的历史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一、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处于初级阶段,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在学习历史时往往以主观意志判断历史事件的性质。与此同时,初中阶段的学生有好奇心强、精力旺盛、易对事物产生强烈求知欲的特点。教师可以充分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应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内在驱动力,积极参与历史学习[1]。
2.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初中阶段的学生能够通过自主阅读与课堂听讲理解教材内容的字面含义,但历史知识是由存在内在关联的历史事件组成,学生的时空观念尚有缺失,难以理解同一时间下不同时空的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因此,对于社会变迁、国际关系重构、国家发展变化等知识难以产生深刻理解。教师可以应用情境教学法串联同一时间、不同时空发生的历史事件,使学生在情境中轻松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从而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走出思维误区。
3.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历史学科知识是文化的积淀与总结,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情境教学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历史知识,还有助于学生应用唯物史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生能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度解读,培育健康积极的价值观,提升个人修养,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方面更具主体意识。
二、初中历史教学应用情境教学法的策略
1.做好课前准备,合理创设情境
高效的将情境教学法引入到初中历史课堂中,首先需要教师提前对教学内容展开全方位的分析,认识到情境教学法的重要辅助作用,在教学之前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比如组织学生选择演绎角色、准备教学展示课件、查找历史资料等,这些都需要利用课前时间来完成,应为学生预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强化学生的主体性,让情境教学法的优势可以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进而有目的的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有所提升,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感知历史、了解历史、学习历史,营造出和谐浓厚的学习氛围。对此教师要对历史教材展开研究,挖掘出适合创设情境的内容,合理选择情境类型,确保学生能够在独特的情境中高效学习,全面理解与掌握课堂所学的历史知识,逐渐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另外在应用情境教学法时,教师要控制好引入素材的难易程度,不能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就是说既要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也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2]。
2.创设史料情境,丰富课堂内容
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大都通过教师的讲解来获取知识,这种情况也极其容易使学生学习兴趣降低,甚至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长此以往,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水平也会止步不前。需要教师注意的是,现有的历史教材中,很多内容都会设置对应的史料或者情境,这些都可以作为历史学习的资源。所以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史料信息创设情境,将主干知识与教材史料紧密关联起来,使学生在情感带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史料情境中增加历史知识储备。例如,在《贞观之治》教学中,针对唐太宗经济治理以及政治治理方式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了解“贞观之治”名字的来历,在恰当的时机教师要引导学生浏览单元结尾的史料卡,“贞观年间社会经济繁荣昌盛,我们一起走进贞观之年了解以下吧!”在教师语言的引导下,自然可以提升学生的兴趣,通过史料情境了解当时的繁荣景象,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实现高效的课堂学习。
3.创设表演情境,实现情感共鸣
在历史学习中,学生所面对的历史史实都距离现实生活较远,而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所以难以深刻理解到这些历史事件背后蕴含的深刻意义。而传统单一讲解的授课形式,不仅难以提高教学效率,也不便于学生快速内化知识。基于此教师要发挥出情境教学法的优势,围绕具体教学内容,通过创设表演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角色演绎的过程中直观感受历史知识点,引发情感的共鸣,从而快速理解与内化历史知识,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三国鼎立》教学中,以“舌战群儒”这一历史典故作为切入点,先为学生介绍这以故事的背景,然后组织表演教学活动,首先要学生在诸葛亮、黄盖、张昭、顾雍、虞翻、步骘等人物中自主选择想要扮演的角色,然后让学生结合原文练习所扮人物的对话内容,在学生全部熟练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以活跃课堂的气氛。在表演结束后,教师要给予学生肯定与激励,并引导性的提问学生,“是否还想了解其他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呢?”在学生做出肯定回答后,教师就可以继续引出教学的重点,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已经充分调动起来,关注点也始终在课堂中,经过之前表演的铺垫,极其容易借助知识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通过不同角度创设相关的历史教学情境,能够有效营造课堂氛围,为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注重将学生的实际学情与历史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以有效的历史教学情境推动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尹涛燕.巧用情境创设,激活历史课堂:初中历史课堂运用情境创设的策略探讨[J].教育艺术,2021(12):13.
[2]赵爱芝.浅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