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COI探究循环系统以绘本为载体提升大班幼儿开放能力的课程创生实践

邵世芳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4年10期
杭州东城第四幼儿园 浙江 杭州 3100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4)-10-

一、活动缘起——“好奇心”的初步萌发

十月中旬,我班根据大班完整儿童《大中国》主题下的分主题“我们的祖国”开展了《德寿宫》亲子研学特别活动。

德寿宫是南宋临安城内一处极其重要的宫苑遗址,承载着悠久的中式传统文化,与“大中国”的主题目标相契合,能丰富孩子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家长利用工作的空余时间带着研学单和幼儿一起去探访德寿宫,并拍摄了一系列德寿宫里幼儿感兴趣的照片。

在回园后我们开展了一次谈话活动,引导幼儿相互讨论、经验分享,我们发现我班幼儿对“德寿宫”中的考古氛围和挖掘现场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

二、观察分析——各抒己见:肆意探索

(一)课堂大讨论

案例一:宫殿真漂亮

德寿宫回来之后,汤仲奇对德寿宫里的宫殿念念不完,“老师,那个房子很漂亮!爸爸说没有砖头的,用木头造的,我们玩木头王国的时候可以搭一个那样的宫殿吗?”“你仔细观察一下宫殿的结构,看看木头王国的木头适不适用。”“我去试试看。”汤仲奇去美工区拿来一张大白纸,开始画起了设计图。

案例二:神奇的碎瓷片

刘意一说:“我看到了很多碎掉的瓷片,和我们班里的宝藏区的瓷片不一样,是淡淡的绿色。”水心听到也凑过来“那个颜色是天青色,那些碎掉的瓷片是古董,考古学家可以把它们拼起来,变成一个完整的花瓶。”

案例三:神秘的大土坑

冯书培带来的照片是一个“土坑”,看上去什么都没有,只有一片黄土。小朋友们看到这张照片明显没有了刚才的兴奋劲儿了,“我爸爸说这下面都是宝贝,有城市、有玉器、有金子、有古人用的碗筷……”小朋友们一下子兴奋了起来,“真的吗?”“我好想跳下去挖挖看。”“我要带个大铲子去挖,还要带个大袋子,把宝贝都挖出来。”

(二)带着兴趣点进行探索

(1)建构《德寿宫》

幼儿在区域游戏时进行了对德寿宫主体宫殿的搭建,在搭建了时候发生了争执,安沐枫说德寿宫是在地面上的,要搭一堵高高的宫墙。许宝说上次冯书培的图片上德寿宫是从地底下挖出来的,既然在地底下那就可以往下搭。一起搭建的刘意一在旁边看着,不知道要怎么办了。

于是在建构区我们展开了一个问题讨论:挖掘现场是在地面上还是地面下。

(2)带着问题去探索

挖掘现场是在地面上还是地面下?

探索方式一:投票

地面上6人,地面下22人。

探索方式二:求助家长

回家后向爸爸妈妈们求助,用手机、电脑、书籍等工具查阅资料。

得出结论:考古挖掘的场地在地面下的。

三、探究激发方案——多元支持:以绘本为载体

(一)链接绘本资源

绘本《挖不到的宝藏》的主人公是一只温暖、善良、友爱、执行力超强的小鼹鼠。一只头戴矿灯开着灯的小鼹鼠,手拿小铲子,正在聚精会神地挖着土呢。他已经挖坑挖到了深深的地下(快有两个他的身高这么深了),兴致勃勃的鼹鼠已经挖到了好几块金币,在他所在的坑前坑后的泥土里,似乎还有些别的东西呢,是宝藏吗?有金币、鱼骨(化石)、牛头骨、王冠、珍珠项链、骨头、硕大的钻戒……一天晚上,獾老师为森林里的居民们讲起了一个寻宝故事。可是宝藏究竟长什么样呢?鼯鼱太太也好想挖到一个宝藏,让自己的宝宝们一整个冬天都不会饿肚子。小鼹鼠还没弄明白宝藏到底长什么样子,可他想到自己刚好住在地下,决定还是先去找找看。第二天一早,小鼹鼠就背起背包,急急忙忙拿起自己心爱的小铲子,踏上了他的寻宝之旅。小鼹鼠挖到了城堡下的皇冠、金指环和金权杖、山洞里的金币堆、岩洞里到处都是的祖母绿、地道尽头的恐龙化石、树根下的一大罐珍珠、冰窟里的猛犸象。这些东西或许对于人类有价值,但对于小鼹鼠来说,并不是这么回事。在他眼里,这些东西不能吃不能喝的,根本不是什么宝藏。他脸上失望的神情越来越浓,如果不是为了给某个小伙伴带点他们游戏时喜欢玩的东西,他估计都不会将金币这种对他来说又旧又黄的小圆片放进背包。他给不同小伙伴们带了他们喜欢的一枚金币、一块祖母绿和一颗珍珠,给狐狸们正准备偷袭的母鸡送信,给睡不着、进入不了冬眠状态的大熊唱摇篮曲,从捕鼠器上救下了小白鼠,结果,小鼹鼠开灯一看,他们居然是在食品储藏室里。小鼹鼠开心地尖叫起来,欣喜若狂,“宝藏,原来宝藏在这儿!这里的食物足够所有人吃一整个冬天了!”原来,在小鼹鼠的眼中,宝藏就是食物啊。而发现食物的时候,他想着的还是所有人。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