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实践活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蒲红厚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4年11期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西河中学 255161

摘要: 本文探讨了实践活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和意义。通过梳理实践活动的内涵和特点,分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目标和教学现状,提出了将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教学实践中,设计了模拟法庭、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实践活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提高法治意识,培养公民责任感,促进知行合一。本文提出的实践活动教学模式,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实践活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4)-11-

引言: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肩负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的重任。然而,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仍存在重知识灌输、轻实践体验等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难以彰显。将实践活动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悟道德情操、领悟法治精神,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努力方向。本文拟探讨实践活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路径,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实践活动的内涵与特点

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亲身参与、动手实践、体验感悟等方式,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形成价值观的教学活动。它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具有以下特点:

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参与。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实践活动强调学生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鼓励学生探索、创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技能。实践活动强调知行合一,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通过设计贴近生活、与学科知识相关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活动注重情感体验和价值引领。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道德情操、法治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促进全面发展。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活动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模拟体验等;活动场所可以拓展至校外,利用社会资源;活动内容可以结合时事热点、学生兴趣,不断更新和创新。

实践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升华,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合理设计和有效开展实践活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育人目标至关重要。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目标与教学现状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重任,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新课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目标主要包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活,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成为守法、用法、护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现状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

教学内容较为抽象,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参与感和体验感,课堂氛围不够活跃。教学评价偏重知识考查,忽视了对学生道德行为和法治实践能力的考察,导致知行脱节[1]。

上述问题,亟需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将实践活动引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亲身参与、体验感悟的机会,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治素质。只有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成课程的育人目标。

三、实践活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为了有效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活动教学,可以采取以下应用策略:

(一)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内容。

紧密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兴趣的实践活动。如在学习法律知识时,可以设计模拟法庭、法律案例分析等活动;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可以组织志愿服务、社区访谈等活动。

(二)合理安排实践活动形式。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灵活采用个人、小组、班级等不同形式开展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合作探究,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注意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调查研究、体验参观等。

(三)重视实践活动的过程指导。

教师要做好活动的组织和引导工作,明确活动目标和要求,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帮助。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观察、评价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内化活动体验。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并有效实施实践活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将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真正发挥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

四、实践活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成效

将实践活动引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明显提高。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法治意识得到深化。在模拟法庭、志愿服务等活动中,学生切身感受到了道德和法治的内涵与价值,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同,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得到提升[2]。

五、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教学的建议

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道德与法治的意义。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如参观法治教育基地、开展志愿服务、模拟法庭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教师注重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差异性,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难度和类型的实践任务,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在实践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分享,鼓励学生总结经验、交流感悟,深化实践活动的教育效果。

学校加强与社区、家庭的沟通合作,充分利用各方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实践机会。通过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协同育人,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道德意识、提高法治素养,成长为德法兼修的时代新人。

结语:

将实践活动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亲身参与、体验感悟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法治意识。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初步构建了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推广应用中,需要进一步丰富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完善活动的设计和管理,加强活动效果的评估和反思;需要营造良好的实践环境,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相信通过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实践活动必将成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和有效途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晓天.初中道德与法治校外实践育人样式探寻[J].教育界,2024,(07):146-148.

[2] 齐利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教育有效实践活动策略探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4,(02):74-7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