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行动研究

——以新外研必修二Unit4 When Hamlet Meets Peking Opera教学为例

胥力文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4年11期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新高考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显得尤为关键。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概念中,文化意识与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一样应该得到教师的重点关注。本文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结合高中英语新外研必修二Unit 4 When Hamlet Meets Peking Opera一课的教学案例,开展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行动研究。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文化意识;核心素养

一、引言

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国际语言,不仅是人类交流的重要桥梁,其育人作用也不容忽视。在教育部提出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概念中,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知识、能力、思维、品格等方面均衡发展,拥有正确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的全人(郑秋萍,2017)。”与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同样重要,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增强国家认同感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会做人做事,从而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教育部,2017)。”

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外国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要教育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培养其跨文化交流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文化因素深刻影响着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语言的理解,语言运用的得体性,以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施慧珊,2010)。”对于英语教师而言,我们既要带领学生关注英语国家的文化现象,又要帮助他们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因此,本文以高中英语新外研必修二Unit 4 When Hamlet Meets Peking Opera一课为例,探讨如何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并假设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二、文化意识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文化意识是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教育部,2017)。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语篇是语言学习的载体,体现出丰富多样的文化现象,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通过对语言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中外文化,并形成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文化意识为隐性知识,需要以语言为载体进行潜移默化、融会贯通的教学(赵昱,吴晓威,姜雯琪,2018)。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分析其中蕴涵的文化内容,从而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现代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师生共同关注的焦点。然而,部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侧重于介绍外国文化,而忽略了中国文化在课堂中的呈现。因此,如何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阅读教学中高效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值得每一个高中英语教师探究的问题。

三、阅读教学实践

下面,笔者以高中英语新外研必修二Unit 4 When Hamlet Meets Peking Opera教学为例,从Lead-in,Read the Lines,Read between the Lines,Read beyond the Lines和Conclusion五个环节进行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一)教学文本分析

本节课为本单元的第二课时Understanding ideas部分,讲述了外国学生观看以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京剧诠释西方经典作品Hamlet的故事,让学生感悟到不同文化的差异与融合,并树立文化意识,坚定文化自信,从而能够积极推广中国文化。紧随其后第三课时介绍了芭蕾舞版《牡丹亭》,即用西方的艺术形式讲述中国的传统故事。这两部分相辅相成,指明了本单元在世界舞台艺术方面的学习探究方向——开放、包容、批判地学习外国文化,勇敢、自信、创新地传递中国文化,理解和探索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性。

(二)学情分析

本堂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学生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读懂文章并获取文章的基本信息。但学生在分析文本、表达观点时,缺乏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他们对文本话题京剧不太熟悉。部分学生在小组合时可能出现意见分歧,导致不敢尝试产出。教师要在课上适时地给予指导。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取和梳理京剧的特点以及作者观剧的感受变化,运用所学语言描述与阐释京剧在唱腔、道具、动作等方面的特点,分析论证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并推断作者的写作目的,表达自己对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新认知,增强文化意识,坚定文化自信。在完成本堂课的学习之后,学生要能够尝试批判与评价中外文化的差异与融合,并体会到舞台艺术的魅力。

(四)教学步骤

Step 1:Lead-in

1.教师呈现文章标题When Hamlet Meets Peking Opera,引导学生通过标题关键词标题探究下列问题,从而激活背景知识。

Q1:What do you know about Hamlet?

Q2:What do you know about Peking Opera? Do you like it?

Q3:How does Hamlet meet Peking Opera?

2.教师基于第三个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标题和插图进行预测。

Prediction: What will be talked about in the passage according to the title and pictures?

Step 2:Read the Lines

教师布置快速阅读任务,让学生检查上一任务的预测结果是否准确,并回答下列问题。

Q1:What’s the type and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Q2:How many parts can the passage be divided into? What is mainly talked about in each part? Draw a tree map to show the structure.

Step 3:Read between the Lines

【Section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篇精读,进一步梳理文章细节信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Part One: Para. 1--2

1.教师针对第一段首句“I thought I knew a lot about Hamlet.”提问,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基础信息进行获取与梳理。

Q: 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author?

2.了解基础信息后,教师利用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

Q: Why did the author go to see the Peking Opera Version of Hamlet since he knew a lot about Hamlet?

3.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问题,让学生预测外国友人能否看懂京剧版的《哈姆雷特》,以及是否会在观看期间遇到一些问题,从而保持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Prediction: Do you think it is easy for a foreign student to understand Peking Opera? Why or why not?

Part Two: Para. 3--4

1.教师布置以下任务:学生通过阅读作者的观剧体验,从京剧的表演乐器、服饰面具、艺术手段、舞台技巧四方面总结作者的感受并列出具体的例子;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绘制思维地图,讲解信息获取和梳理的思路并在班级分享。

Q: Read Para. 3--4 and work in groups to draw a mind map about:

①What did the author see and and hear during the Peking Opera performance?

②How did he feel?

③What examples did he give?

2.教师通过分析学生分享的思维导图,适时补充京剧有关的背景知识和视频素材,引导学生欣赏京剧这一传统文化形式,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3.教师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对京剧做出评价,并预测作者对京剧的总体评价。

Think & Guess:

Q1:What do you think of Peking Opera ?

Q2:What would the author think of Peking Opera?

Part 3:Para. 5

1.教师让学生阅读最后一部分,带领学生梳理作者对京剧版《哈姆雷特》的感受和评价,并结合上文解决第一部分作者及学生的疑惑。

Q1:Is it easy for the author to understand the theme? Why?

Q2:Why does the author say “The Revenge of Prince Zidan ticks all the right boxes”?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感受作者的情绪变化。

Q: Have you felt the author’s changes of feelings at different stages?

【Section 2】在获取梳理文章信息后,教师引导学生基于以上三部分的学习,深层理解作者观剧前后的情感变化。

1.教师带领分析作者在观剧前、观剧中和观剧后对京剧的情感变化,并找出相应依据;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以思维地图的形式总结并分享。

Reflection: How did the author feel about Peking Opera before the performance, during the performance and after the performance? Find the supporting details in the passage.

2.在学生体会到了作者对京剧的情感变化后,教师引导他们思考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得到语篇之外理解。

Guess: What’s the author’s purpose of writing this passage?

Step 4:Read beyond the Lines

1.教师引导学生从作者情感变化及文章内容入手,通过分析文章标题总结作者写此文的目的。

Q: What does the author want to convey by writing the passage “When Hamlet meets Peking Opera”?

2.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评价京剧和《哈姆雷特》相结合这一现象。

Q: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combination of Hamlet and Peking Opera?

Step 5:Conclusion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设计一个采访任务,通过组内练习后,在班上分享。

Interview: Work in pairs. Suppose one of you were the author who has seen the performance,the other would have to work out some questions to ask the author. Organize your words carefully to make the interview go forward smoothly.

四、启示与思考

本课教学设计切合新课程标准要求,落实了英语学习活动观,在单元大概念指引下,基于思维可视化策略进行教学设计,运用思维地图、问题序列等思维可视化工具呈现思维路径,深入挖掘主题含义,建构指向核心素养的中学英语整体教学策略,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在此基础上,本课深入探究京剧的历史和背景,并带领学生领略京剧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并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这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热爱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然,本教学设计仍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京剧的探究还不够深入、写作语料的提取和语言的应用任务不足等,这需要在本单元后续的教学活动中进一步落实和改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7.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郑秋萍. 2017.全人教育视角下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 教学与管理,(10):73-75.

[3]施惠珊. 2010.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意识培养[J]. 教学与管理,(12):62-63.

[4]赵昱,吴晓威,姜雯琪. 2018.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课例研究——以Unit 7 Western Dining Custom为例[J]. 英语教师,(12):63-67,76.

注:本文系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重点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改进行动研究》的子课题“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行动研究”(项目编号:SCJKYGY2256)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