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学习活动观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应用实践类活动设计
一、引言
英语学习活动观包含三类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学习活动,即学习理解类、应用实践类和迁移创新类活动,每类活动中又包含三种活动形式。关于应用实践类活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标》)倡导坚持学用结合,引导学生在此类活动中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加深理解并初步应用,并建议教师把握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学习活动的要求(教育部,2022)。应用实践类的学习活动处于活动观的中间层次,是指学生在学习理解类活动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帮助下,基于所形成的知识结构开展描述、阐释、分析、判断、应用等聚焦交流与表达的实践活动,在语篇蕴含的语境中内化语言和文化知识,实现语言运用的自动化,进而通过分析与判断活动,探究语言背后深层次的文化现象和寓意,获得文化体验,实现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王蔷等,2021)。
二、初中英语教学应用实践类活动存在的问题
针对初中英语教学,笔者结合实践观察与研究,发现初中英语教学应用类活动设计存在以下问题:
1.缺失描述与阐释活动,机械化地进入内化环节,造成学生输入的深度与输出的不匹配。
2.分析与判断活动脱离主题,表层化地训练语言能力,造成活动与主题关联性不强。
3.内化与运用活动单一,情境不真实,造成活动开展与学生实际生活关联性不强。
三、基于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教学应用实践类活动的实践
学生在学习理解层次上建构的新的结构化知识,需要在应用实践层次上进行巩固,只有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才能促进语言运用的自动化,才能加深对文化意涵的理解,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王蔷,2022)。
基于此,以下笔者将结合人教版Go for it! 教材教学中的片段,阐述基于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应用实践类活动的策略及应用。
1.根据不同的文本采用典型的描述与阐述方法,形成知识结构图,深度加工知识。
描述与阐述活动需要学生运用学习理解阶段习得的语言,通过结构化的支撑,帮助学生进行深度的再加工,从而进一步内化语言知识,加深对于文本的理解,为后续的语言运用活动打好基础。例如y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6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出现多个中外神话故事、童话故事及寓言故事,故事讲述时都遵循开始、发展、高潮、尾声、结局的故事逻辑推进。因此,在单元伊始先将本单元最终评价要求复述故事的任务布置给学生,并提供复述故事的脉络结构图,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目标清晰、重点突出,在充分的输入环节中,因有结构图的支撑,学生已经将复数故事的结构不断内化,应用实践阶段更有的放矢。
2.依据文本的体裁设计典型的分析与判断活动,关联主题,厘清关键问题。
以九年级教材Unit 7 Section A 3a-3c的诗歌Mom Knows Best一文为例,文章通过描绘孩子成长过程中与母亲的互动,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深远影响。针对诗歌这一典型体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两个活动进行分析与判断,首先,学生仔细阅读文章,找出描述母亲关爱孩子的细节和例子。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找到的信息,并总结母亲的关爱如何体现在孩子的生活中。接着,以设问的方式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母亲是如何关爱你的?你有哪些深刻的记忆和感受?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教师继续以提问方式训练批判性思维:你认为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母爱是伟大的?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问题,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理由。最后为学生厘清关键问题:关键问题厘清:文章通过哪些细节和例子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母亲是如何关爱你的?你有哪些深刻的记忆和感受?你认为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母爱是伟大的?基于以上不断递进的活动设计,为学生在应用实践环节自然、丰富的输出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3.增强活动的真实性和情境性,强化目标语言的运用。
以八年级下册Unit 3 Section A 3a-3c的教学为例,在应用实践环节,基于学生真实生活体验,结合本课教学目标,为学生设计两个活动情境。活动一:模拟户外突遇暴风雨。1)学生分组,每组模拟一个户外活动的场景,如野餐、露营、足球比赛等。2)教师在模拟过程中突然宣布“暴风雨来了”,学生需要迅速描述自己当时正在做的事情,并讨论应对措施。3)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模拟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活动二:家中遭遇停电情境模拟。1)学生再次分组,模拟家中突然遭遇停电的情境。2)学生需要描述当时正在做的事情(如看电视、做作业等),并讨论如何应对停电带来的不便。3)每组分享自己的应对策略,如使用备用电源、寻找光源等。以上两个基于学生真实生活体验的活动情境设计,让学生在应用实践环节,既能不断强化运用目标语言,也能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进行表达,实现了真实的情境中学生运用所学进行交际的目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英语学习活动关的应用实践活动是否有效是关系学生英语素养能否形成的关键一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设计应用实践类活动,引领学生运用适切的结构图,形成对不同体裁的文本具有分析与判断的能力,并且能在真实的情境中予以实践应用,从而更好的衔接学习理解与迁移创新这两个层次的学习。真正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202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M ].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钱小芳、李绮华、王蔷. 2023.英语学习活动观中应用实践类活动的设计 [ J ].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7):8-13.
[3]凌旭群. 2023.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听说整合教学实践[ J ].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3):37-42.
[4]王蔷、钱小芳、吴昊. 2021.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内涵、架构、优势、学理基础及实践初效 [ J ].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