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刘若玉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4年14期
灵宝市第二初级中学

打开文本图片集

【教学设计理念】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湖心亭看雪》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到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西湖雪景图,在凝静清绝的写景文字背后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遗世独立的高雅情趣和深重的故国之思。

同时,这篇文章篇幅短小,语言浅近,表面意思不难理解。可以通过学生自学、老师提问的方式完成对“文言”的学习。而要通过品赏作者笔下的雪景,深度感受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走进作者卓尔不群的内心,难度较大。

鉴于此,我准备把朗读贯穿课堂始终,把赏雪景、悟深情定为本课学习的重难点,通过设计系列语文活动力争读出文章的意蕴,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及所用的表达手法。

【学习目标】

(一)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

(二)品读写景语句,了解白描手法及作用。(重点)

(三)揣摩“痴”字,体会作者的感情。(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西湖美景历来为人称道,世人赞美西湖大都在春夏两季。而明代汪珂玉却说:“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就对西湖雪景情有独钟,下面我们一起走入小品文《湖心亭看雪》中去欣赏一番。

一、预习检测(了解学情,把握教学的起点)

1.读课文:一生读,其他同学就字音、停顿、语气语调做以评价。师做以指点、纠正,语速慢些、语调平静、舒缓。然后学生再自由朗读一遍。

2.解释词语:(关注这些文言词语的理解)

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是日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雾凇沆砀焉得更有此人三大白客此

3.翻译句子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二、初读知内容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语气语调的处理。

2.生默读课文,为文章的两段文字拟写小标题。

明确:看雪奇遇

三、再读品雪景

1.在张岱的笔下为我们描绘出怎样的西湖雪景呢?请大家跳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自己读一读。

明确:写景句——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比较原文与修改后的句子,读一读,看看哪组更好?

原文: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修改后:雾凇沆砀,天、云、山、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

明确:A.用三个“与”字将天、云、山、水连成一片雄浑苍茫的雪白世界,突出了天地相接,水天一色的奇景。

B.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传神地描写出不同景物的影子。量词一个比一个小,突出了雪中景物之小,更衬出天地之大,感慨人的渺小孤独。

假如你是张岱,此时会有什么感受?

明确: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天地茫茫,孤寂伤感。

师小结:品味这两句写景文字,从中也体会到了张岱的文人雅趣和独特的心灵体验。让我们再来有感情的朗读写景句加深印象,注意语速放慢、语调低沉、声音越来越轻。

3.总结白描手法

这种简练朴素、不加渲染地描绘景物的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写作中是一种描写的方法,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有人说,晚明时期小品名家星光灿烂,唯独张岱把小品文写到风华绝代。这段文字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言简意丰,空灵隽秀。

四、三读悟痴情

1.问:这样的美景,张岱真是不虚此行?文中舟子对张岱有何评价?

明确:“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问:如何理解张岱的“痴”?他“痴”表现在何处?(学生思考、圈划)

明确:不寻常的天气,不寻常的时间,不寻常的行踪。“是日更定”“独往湖心亭看雪”——与众不同、不随流俗。超凡脱俗,孤傲清高。——“痴”于行

作者痴迷于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人生天地间如“沧海一粟”,感受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宁静,也感受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漂泊无依、茫然、无奈的伤感。——“痴”于景

教师引导学生再考虑。

3.问:“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似”?哪里相似?

明确:——更定,独往。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强饮三大白而别。

小结:——情趣高雅

4.问:仅是情趣雅致相同吗?“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答非所问,写错了,还是故意这样写?(学生小声讨论)

教师补充资料:

资料一:“金陵人”,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明朝开国的都城。

资料二:明朝灭亡后,张岱深感国破家亡的沉痛和悲愤,消极避居山中,表示对清统治者的不满与抗议。隐居后,张岱陆续写下《陶庵梦忆》等书,书中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故国深深的思念。

明确:“客此”——国破家亡,何处是家?答非所问,是有隐情苦衷;用笔曲折,饱含故国之思。

师小结:可见,作者借看西湖雪景,不仅表现了自己文人雅士的孤傲情怀,更表现了深重的故国情思。真是“何夜无湖?何处无雪?但少痴人如张岱耳。”——“痴”于情

师完成板书

5.学习白描手法,写给张岱

此时此刻,我们也运用白描的手法写给张岱一首诗:

一衣一炉一扁舟,

一堤一亭一知友;

一厢偶遇一樽酒,

一人痴对一湖愁。

总结时光终将逝去,唯有文字是永恒的,它承载着情感,承载着精神,让我们记住这个这些孤独而超然的灵魂。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