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家校社协同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

黄正建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4年15期
江苏省句容市天王中学 212400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动日益频繁,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留守儿童指的是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长期或短期生活在乡村或县镇的儿童。这一群体通常由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照料,缺乏父母直接的情感关怀和教育指导,面临诸多心理、社会和教育上的挑战。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家校社协同机制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的应用,以期为解决留守儿童面临的教育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关键词:家校社协同;农村留守儿童

家庭与学校是儿童成长教育的两大支柱,因此家校合作对于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至关重要。家庭和学校作为两个教育主体,如果能够有效合作,共同承担起留守儿童的教育责任,将极大地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

一、生活即教育,构建家校社协同网络

受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这一深刻教育理念的启发,构建家校社协同网络,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还能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成长环境。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这意味着教育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体验生活、感受世界、培养情感与社交技能的重要途径。

在学校内部,设立“留守儿童之家”是一个创新且温暖的举措。这个特别的空间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课后辅导,帮助他们在学业上取得进步,它还扮演着心理支持的角色。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富有爱心的教师团队,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困扰,给予他们必要的关爱与指导,让他们感受到即使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有温暖的港湾可以依靠。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如图书馆、文化站等公共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将教育融入生活的具体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孩子们能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锻炼自我,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团队合作与人际交往,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教学做合一,创新教育模式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理念,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重大革新,它强调教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是能力的培养和智慧的启迪。

“教学做合一”要求教师转变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伙伴。这意味着教师需要具备更高层次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管理技巧,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出既有趣味性又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不再是讲台上的权威,而是与学生一起探索未知世界的同行者,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主动寻找答案,通过实践操作来验证理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在线教育平台,是弥补农村地区师资力量不足的有效手段。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包括名师讲座、互动课程和虚拟实验室等,实现个性化学习。

三、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

陶行知先生的“因材施教”理念,是教育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典范,尤其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实际价值。识别每个孩子的优势和劣势,是实现“因材施教”的基础。学校和教师应通过日常观察、个别访谈、能力测试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以及情感状态。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则需耐心引导,找出其学习障碍的根源,可能是基础知识的缺失、学习方法不当或是自信心不足等问题,然后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如安排一对一的辅导,或设计适合其认知水平的教材,逐步帮助他们克服难关,重拾学习的信心。

个性化学习计划的制定,是实现“因材施教”的关键。基于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准确把握,学校和教师应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制学习路径,确保教育内容和方法既符合其当前的能力水平,又能激发其潜力,促进其全面发展。这可能意味着在常规课程之外,增设兴趣小组、特长班或职业启蒙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四、社会参与,拓宽教育资源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深刻地揭示了教育的社会属性,他认为教育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事业,而不应仅仅局限于学校之内。特别是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建立志愿者服务机制,是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教育的另一重要途径。大学生、退休教师、专业人士等群体,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是宝贵的教育资源。通过建立完善的志愿者服务体系,为他们提供参与农村教育的机会和平台,不仅能够直接补充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还能带来新鲜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同时,志愿者们在服务过程中也能收获成长,形成正向循环,进一步激发社会各界对农村教育的关注和支持。

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还具备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有望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提供有益的政策建议和可操作的方案,推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解决,为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参考文献

[1]戴斌荣.基于家校政协同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 42(22):27-33.

[2]刘红升,赵雅欣,詹露露.家校社协同视域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困境与出路[J].继续教育研究, 2023(11):102-108.

[3]唐红,马晓强,汪娅倩.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炫动漫, 2023(4):0136-013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