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批评教育

王霞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4年18期
河源市紫金县敬梓中心小学 广东 河源 517000

摘要: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要想对学生的批评教育起效果,教师需掌握好的批评教育方法。本文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从对学生批评时的关爱激励、批评的机智与技巧、家庭教育的配合三方面浅谈批评教育。

关键词:批评教育、学生、关爱激励、批评技巧、家庭配合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4)-18-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或者说,一个没有爱心的教育工作者,就别谈什么教育艺术。因此,具有爱心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最起码的素质。 但爱与严并不矛盾。教育的艺术不是说对孩子只能进行夸奖,而不能去批评,批评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目的就是让孩子能够知道错误的原因,以后能够避免或改正。批评教育是一种高难度的教育,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教育。作为教师必须学习研究批评教育理念,确实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这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一、关爱激励学生是批评教育的前提

批评学生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改正错误,从而不再重复错误行为。一位教师只有做到爱学生,对其批评才能起到激励他改正错误,奋发向上的作用,他的批评教育才是有效的。当班上出现了爱打架、不完成作业、破坏课堂纪律、撒谎等等这样的学生,有些教师只是板起面孔大发雷霆地训斥一番,或当众挖苦一通,更甚者令学生在课堂上作检讨……这些惯用的直接、简单而颇带有火药味的教育方式虽能显示教师的威力,起到一定的临时的威慑作用,但会深深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将使他们难以产生自觉改正错误的念头,甚至对老师的当面批评或指责产生逆反心理和厌烦情绪。这样形成了越是批评,学生越“需要”批评的恶性循环。因此教师的批评教育一定要以关爱激励学生为前提。例如,对待爱打架的学生,首先我耐心地等待他(她)说出打架的原因并表示理解他(她)当时的感受;然后我会亮出我的观点,说明打架的危害,并向他(她)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就是对他(她)的激励了:“你能向我敞开心扉说出原因,又对老师的提议赞同,并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说明你勇敢、懂道理、明是非。你这样的学生我很欣赏。”又如,遇到不交作业的学生,首先我让学生和我单独说出自己不交作业的原因。虽然学生所表达的理由有很多是编造的,但我并不当面戳穿,而是始终面带笑容,认真倾听。接着我的“惩罚”来了,让他(她)在我面前为我画幅画或唱首歌、跳个舞或读一篇课文或说个故事、笑话等等(我对这样的学生制定的“惩罚”一定是这个学生最擅长的某项本领)。然后我发自内心地对他(她)大加赞赏,积极地激励学生:“你看你画得这么好(或唱得这么好或……),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会成为画家(或歌唱家或……)。当然,要成为这样的名人,没有知识是不行的,下次一定要完成作业了,知道吗?”每个孩子的心灵都是纯洁善良的,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爱护、激励会使学生乐于接受批评并能彻底改正错误,收到理想的效果。

二、重机智、讲技巧是批评教育的关键

批评是一种否定性评价。它能引起学生情绪上的强烈反应,进而遏制学生的错误言行。但是如果方式不当,不仅影响批评的效果,还可能导致逆反心理,使以后的教育更难开展。所以,在使用批评这个武器时必须要有机智和技巧,以取得批评的正效应。如,注意到一个学生不愿意扫地,我会拍着他(她)的肩微笑着说:“奖励你一次劳动光荣的机会”;看到课堂上某学生睡觉,我会微笑着将他(她)叫起:“为了提高你的学习效率,让老师陪你站一会好吗?”;翻到某学生写得乱七八糟的作业,我会皱着眉头坚定的告诉他(她):“改掉一个坏的习惯真不容易,再写几遍吧,你能行!”;遇到老爱迟到的某学生,我会摇摇头假装遗憾地说:“对不起,老师今天又比你来早了。”这种“幽默式的批评”使批评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某位学生在扫完地以后,垃圾没有倒而是放在墙角边,我会这样批评他:“今天的地面扫得很干净,只是还有一个地方需要再完善一下,这是个小问题,我相信,以后不会再有了”。听完我的话,这位学生立即把垃圾扫起来倒掉了。这种“赞赏——批评——激励”的批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她)的爱和信任,并且这种批评点到即止,没有拖泥带水地纠缠错误,让学生更加自愿接受批评并改正错误。再如,有一次,有个学生下课时用我上课用的米尺追赶同学,不小心折断尺子,正当大家对我如何处理这件事拭目以待时,我向大家解释:这把米尺原来就有一道小裂缝,只是大家没发现而已,老师家里正好有一把米尺放着没用,拿来用就是了。事后,这个学生主动找到我,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自觉赔偿了一把新米尺,并逐渐改正了以前的许多缺点。这种“巧下台阶,放他一马”,以退为进的方法,既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又让他明白教师对他的爱、对他的希望。因此,在批评中使用一点小技巧比直接生硬地批评学生所起到的教育效果更加显著。

三、谋求家长配合是批评教育的保障

教师在加强学校的教育工作外,还要努力使自己的工作得到学生家长的配合和支持,使家长成为一种有力的教育力量。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起点,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深深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教师如将其对学生的教导活动局限于学校范围以内,不对学生家长进行工作,那就不会达到所希望的结果。故教师在批评教育中谋求家长的配合是让孩子改正错误的有力保障。如,我在对我们班爱打架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后,便对这位学生进行了家访,了解到孩子爱打架主要是受父亲的粗暴行为影响。于是我向这位父亲委婉地提出当孩子犯错误时多与他讲道理,而不要老是打骂。结果随着这位父亲自己的慢慢改变,他的孩子也逐渐改掉爱打架的坏毛病。作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应该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使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走向科学化、合理化,从而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

综上所述,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教育的前提是心中对学生充满关爱。批评的目的是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让学生彻底改正错误。而要想取得这样的批评效果,就要求教师在批评的技巧上下功夫,再通过教师的努力,得以家庭教育的配合。只有这样的批评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让他们“改邪归正”。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