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任务驱动引导下初中生物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最新课程标准也对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教师应探寻更为高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落实教学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对此,基于任务驱动引导下开展初中生物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与思考习惯,进而有效帮助学生构建更为完善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任务驱动;初中生物;教学措施
引言
生物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科学性与人文性特征,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生命观念,还肩负着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的任务。《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也明确强调了初中生物课程教学过程应当兼具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以及开放性等特点,融合多元教学形式与资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工具,以任务驱动的模式开展生物教学实践内容,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
一、任务驱动下初中生物教学优势
(一)符合课标要求,凸显生物特色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重点强调了“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基本的生命观念;并能初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能够分析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在实际中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能够树立健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做到强身健体和服务社会。”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在了解生物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文素养,感知生命的意义,突出生物学科育人价值体现。
(二)强化学习体验,提升综合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既包含简单易理解的基础性内容,也包含须充分思考才能解决的中等难度的问题,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思维,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合作,使学习具有一定的拓展空间,同时,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非常紧密,增加了任务驱动教学的趣味性,为学生留下探究思考的深度学习体验,有助于其核心素养的建立。
二、基于任务驱动引导下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一)优化任务设计,助力自主学习
充分优化和完善任务设计内容,才有助于最终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梳理,立足新课标育人理念和教学目标,在厘清任务类型、任务主题等要素的基础上,优化探究实践过程,引导学生在确定的主题下对任务展开深层次探索,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激活学生自主学生热情。
例如,在学习“人体的营养”单元内容时,教师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实际生活为基础,挖掘学生对食物以及营养物质已有的认知,展开任务驱动教学,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或任务,引发学生探究与思考,如:“你最喜欢吃什么肉类、蔬菜或水果,其中包含哪些对身体健康有利的营养元素?过度食用对身体会产生什么不利影响?你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疾病是由缺乏某种营养元素引起的?脂肪、淀粉、白糖分别是由哪几种元素组成的?人体缺乏B族维生素分别会引起哪些病症?从营养的角度看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有什么优缺点?”通过层层问题链,向学生发布探究任务,通过小组合作、查阅资料、交流互动等完成任务,在完成教学任务和普及营养知识的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够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营养观。
(二)设计主题探索,提升解题能力
任务驱动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的有效方法。在学生参与课程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还要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掌握关键知识,锻炼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教师可以根据任务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内容时,教师可围绕本单元主题,组织学生进行“生态环境保护计划倡议书”任务,为学生指明研究思路,引导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借助互联网资源等方式,了解本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设计生态环境保护倡议书,结合本地区现有的生态环境状况,可从经济、产业、政策、环境治理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进行思考探究,分析出现目前状况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等,结合自身理解认知,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或措施,在问题的引导下拟定相关计划,完成学习任务,以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生活情境,打造高效课堂
创设情境是学科教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同样可以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以任务驱动的方法推动高效展开教学。在信息技术条件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展开初中生物学教学,以近似“身临其境”的方式更直观和形象地接触知识,通过沉浸式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深度思维的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人体的呼吸”内容后,教师可引入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疾病——感冒,通过对感冒症状介绍以及病因分析,让学生对自身身体有着更为清晰的了解。随后,可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以学生自己是感冒患者,完成根据症状选择消炎、祛痰、止咳等药物的任务。同时,教师也可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人体呼吸系统的3D演示动画,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感冒症状对具体的病症进行诊断,对于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会更直观地了解。这种创设教学情境的策略还可应用于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神经系统的组成、植株的生长、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等内容的教学中,实现课程内容由二维向三维过渡,带给学生更为精彩的学习体验。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初中生物教师应充分理解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设计要求,立足新课标理念与教材编排,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设定任务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思考,强化学生解题能力,提高学习质量与成效,发挥任务驱动的导向作用,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莫雪斌.信息技术赋能初中生物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22,32(06):62-65.
[2]张永会.初中生物教学渗透参与式教学法的研究[J].新课程,2021(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