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家园共育视角下的幼儿园跨学科教学实施策略
摘要:家庭是幼儿园教育的根基,是社会教育的保障。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联合,是回归教育本质的必然要求。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借助幼儿家长的力量,传授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不仅更新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也促进家长进一步掌握科学育儿方法。本文基于家园共育视角,从“构建家园合作平台”、“设计家园互动项目”与“建立家园反馈机制”这三个层面出发,阐述了开展幼儿园跨学科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园;跨学科
一、构建家园合作平台,促进跨学科教学资源共享
为达成有效的家园共育,构建家园合作平台是必需的,因为幼儿园拥有专业的教育资源,如幼儿园课程体系的设置、幼儿园教育理念、教师教学方法等,家庭则蕴含着丰富的家庭背景、文化经验等资源,双方资源的整合在合作平台上得以体现,为跨学科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库。
从家园共育的理念来看,首先,要建立数字化沟通渠道。幼儿园教师要通过微信公众号上传跨学科教学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资料,同时上传幼儿在园内的科学实验视频、艺术创作案例等,方便家长随时查阅。微信、QQ等社交媒体群,则可以作为家园及时沟通的渠道,教师定期在群组中发布跨学科教学的需求,并鼓励家长提供相应的资源。比如要带领幼儿探索植物的奥秘,家长就可以分享种植物的经验或提供植物盆栽等。
其次,幼儿园定期组织家园资源共享活动。在分享会议中,教师详细介绍幼儿园教学目标和跨学科教学的进展情况,并开展家庭资源征集活动,无论是科学发明还是传统文化等活动,都可以做到充分利用家庭中的相关资源,将其融入相应的跨学科教学中。
二、设计家园互动项目,增强跨学科教学的实践性
从教育主体的协同作用来看,幼儿园教师和家长要在跨学科教学项目中形成紧密的教育同盟联系,教师要借助专业知识设计项目框架,家长则凭借对幼儿的熟悉,提供相应的素材,两者相互补充。因此,在实施家园互动项目时,为了让幼儿理解跨学科知识,并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利用好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借助多个领域的知识,如语言、健康、科学、社会等,将其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
为了培养幼儿的环保观念,使幼儿学会环保的相关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环保意识,教师将语言、科学、社会等多领域知识整合,并借助家园互动深入探究了环保概念,以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依据绘本《如果地球被我们吃掉》,让学生明白了地球目前面临的困境以及绘本故事中的主人公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号召大家一起保护环境。在阅读绘本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了儿歌的朗诵比赛。以语言活动作为此次项目的起始,促进幼儿在听故事、念儿歌的过程中学习环保相关的知识。随后,教师讲解了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对我们身体的危害,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强调这也是保持环境卫生的重要环节,将环保与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良好行为习惯联系起来。此外,借助垃圾的分类探究,带领幼儿观察、触摸,了解不同垃圾的特点。此刻,教师准备的是不同类型的垃圾模型,并邀请家长作为教师讲解垃圾分类的基础知识,标注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等,展示不同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在该环节,家长的参与紧密了幼儿和父母之间的联系,并促进幼儿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垃圾。项目的最后,教师展示了生活中常见的环保设施,如垃圾桶、环保标识等,并引导幼儿画出环保标识牌,如不随地吐痰、爱护花草树木等,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也让幼儿在参与中将环保视作自己的事情。
三、建立家园反馈机制,优化跨学科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往往会对跨学科教学提供全面审视的视角。在跨学科教学中,涉及多领域知识的融合,教师难以仅凭自身观察完全掌握幼儿的学习情况。因此,鼓励家长在陪伴幼儿家庭生活的过程中,搜集幼儿在不同场景下的学习表现,以评价反馈,发现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与此同时,每个幼儿都有其独特的学习风格,即使年龄相同,幼儿的发展速度也并不相同。家园反馈机制的建立,能够让教师和家长关注到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个性化需求,以教师和家长的有效交流来适应幼儿的个体差异,从而不断优化跨学科教学的效果,使幼儿在综合性教学模式下得到适宜的发展。
比如,在开展“动物的家园”跨学科教学时,教师组织幼儿与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了动物栖息地模型,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比较积极,小组合作过程也比较顺利。但家长反馈说,孩子曾提到在合作制作动物栖息地模型时,与其他小朋友有冲突,这就表明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没有注意到幼儿在小组合作中遇到的“小别扭”,之后可采取提前分工、加强合作引导等方式来避免合作问题,强化跨学科教学活动的效果。此外,幼儿的学习风格有明显的不同,有些幼儿擅长借助图片和视频等获取信息,也有幼儿更倾向于通过动手实践来学习。因此,在设计跨学科教学活动时,可以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拓展幼儿学习的途径,让幼儿用他们更喜欢的方式来获取信息,学习知识。
综上,在家园共育视角下,为实现有效的幼儿园跨学科教学,教师首先要设法构建家园合作平台,并通过该合作平台向幼儿家庭提供基础信息,同时获取丰富的教学素材等。其次,开展以家园互动为主的跨学科项目,强调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实践性,促进幼儿在亲子合作的互动实践中理解并运用多学科知识。最后,家园反馈机制能从多角度审视教学过程,以幼儿的个体发展为主,便于教师和家长及时调整育人方法。这三个策略相互关联,为幼儿园跨学科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效保障,有助于紧密家园关系,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赵珣瑜. 家园共育理念下提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探究 [J]. 考试周刊, 2024,(34): 163-166.
[2]何娜. 家园共育背景下如何提升幼儿的心理安全感 [J]. 好家长, 2024,(28): 3-5.
[3]赵艳霞. 家园共育视角下的幼小科学衔接 [J]. 山东教育, 2024, (Z6): 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