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跨学科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教学创新策略研究
摘要:本文聚焦于跨学科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教学的创新策略研究。针对当前教学方法单一、学生个性化需求被忽视及反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实施多元化教学策略促进跨学科融合、构建个性化学习体系满足学生多样需求、建立全面反馈机制持续优化教学质量的创新策略。通过整合多媒体资源、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及构建反馈体系等措施,旨在丰富古诗文课堂,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质量,实现古诗文教学的全面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跨学科;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4)-23-
一、引言
古诗文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在跨学科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传统的小学古诗文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教学方法的单一性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同时,反馈机制的不健全也使得教学质量难以得到及时提升。因此,探索跨学科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教学的创新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当前古诗文教学的现状问题,提出有效的创新策略,以期推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跨学科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法单一
在跨学科视角下审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文教学现状,一个显著的问题是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以《静夜思》为例,许多教师在教授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时,往往局限于传统的“朗读-解释-背诵”三部曲。课堂上,学生反复诵读诗句,教师逐句解释字词含义,最后通过机械记忆完成背诵任务,忽视了古诗文蕴含的丰富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学生难以在情感上与诗人产生共鸣,也无法深刻理解古诗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二)学生个性化需求被忽视
在古诗文教学中,学生个性化需求常常受到忽视。以《登鹳雀楼》的教学为例,不同学生因其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及认知能力的差异,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也会有所不同。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指导。这导致部分学生因难以跟上教学节奏而失去学习兴趣,而另一部分则因内容过于简单而感到乏味。(三)反馈机制不健全
跨学科视角下的小学古诗文教学还面临着反馈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在《春晓》等古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及时评估和反馈。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教师难以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无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跨学科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实施多元化教学策略,促进跨学科融合
在跨学科教育的浪潮中,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亟需突破传统框架,实施多元化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教师应积极寻求与历史、地理、艺术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点,为古诗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以《望庐山瀑布》为例,教师在讲解时,应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介绍李白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创作时的情感状态和思想境界。同时,巧妙融入地理知识,利用地图、图片或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庐山之巅,亲眼目睹瀑布的雄伟壮观,从而更深刻地体会诗句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境之美。
(二)构建个性化学习体系,满足学生多样需求
为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古诗文教学应构建个性化学习体系。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手段,如细致的问卷调查、深入的课堂观察以及与学生的日常交流,来全面把握学生的兴趣偏好、学习风格及认知特点。这些信息的收集与分析,为教师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教师需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对于热爱阅读的学生,可推荐丰富的古诗文拓展阅读材料,满足其深度探索的欲望;而对于视觉型学习者,则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古诗文的意象在视觉上跃然纸上,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分层教学则是个性化学习体系中的另一重要环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梯度合理的学习任务和挑战,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难度区间内稳步前行,既不过于轻松也不过于吃力,从而激发其学习动力,促进潜能的充分释放。
(三)建立全面反馈机制,持续优化教学质量
在跨学科视角下,持续优化古诗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建立并实施一套全面而高效的反馈机制。这一机制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效,更深入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微环节,旨在通过即时、精准的反馈,促进教与学的双向成长。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应扮演好观察者与引导者的角色。通过细致的课堂观察,教师能够捕捉到学生在理解古诗文时的困惑与亮点,通过即时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深化理解。同时,作业批改与小组讨论也是获取学生学习状态的重要途径,它们不仅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揭示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与潜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责任感,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价应被纳入反馈体系之中。鼓励学生定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与成果,不仅能够提升其自我认知与调控能力,还能促进其元认知的发展。
四、结论
跨学科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教学的创新策略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施多元化教学策略、构建个性化学习体系及建立全面反馈机制,不仅能够丰富古诗文课堂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能够有效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跨学科教育理念的普及,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期待更多教育工作者能够积极探索和实践创新策略,共同推动古诗文教学的繁荣发展,为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综合素质的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高学雷. 小学古诗文跨学科学习的实践探究[J]. 小学教学设计, 2024, (16): 7-10.
[2] 陈玉秀. 跨学科背景下小学古诗教学策略例谈[N]. 语言文字报, 2024-01-10 (005).
[3] 关琦.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古诗文教学策略探究[J]. 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 2023, (10): 28-30.
[4] 张莹莹. 跨学科促进小学古诗学习“入情、入景、入心”[J]. 语文建设, 2023, (08): 39-42.
[5] 李娟. 小学古诗文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实践——以二年级《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跨学科学习为例[A] “双减”政策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论文集(三十二)[C]. 新课程研究杂志社, 新课程研究杂志社, 2023: 2.
[6] 王佳妮.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古诗教学研究[D]. 苏州大学, 2020.
[7] 吴雯怡. 唱诗动画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有效结合探究[D]. 苏州大学,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