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新课标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策略研究

夏颖施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4年33期
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罗村第一初级中学 528226

摘要: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和新课标的实施,我国的教育体系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在中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愈发重要,其核心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技术能力。然而,信息技术的教育如果缺乏人文内涵的支撑,学生的学习往往容易流于技术层面而缺少深层次的文化理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信息技术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丰富的学习体验,并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新课标;中学信息技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融合

新课标强调“立德树人”与核心素养的培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精神。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的重要学科,应与文化教育相辅相成,以实现学生在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协调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发展的结晶,涵盖了丰富的哲学思想、艺术审美、伦理道德和实践智慧,其教育价值不可忽视。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价值

(一)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价值传承和弘扬具有重要意义。这种融合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现代技术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和领会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促进文化自信的形成。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参与互动与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熏陶。这不仅丰富了课程内容,还推动了学生对文化的认同和民族自豪感的培养[1]。同时,这种结合能将现代技术与传统智慧相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续传承与弘扬。

(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技术学习相结合,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信息技术技能,还能深刻领会和认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智慧。这种融合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同时,这一教育方式促使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坚守文化根基,理解文化传承的意义与责任。

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策略

(一)引入传统文化主题

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引入传统文化主题是实现信息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重要策略。这种做法可以通过设置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技术知识的同时,接触和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引入传统文化主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技术学习不再局限于技能的掌握,而是融入文化体验和探索。这种教学策略能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与自豪感[2]。通过传统文化主题的引入,信息技术课程不仅变得更有深度和趣味性,还在课程中承担起了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

例如,七年级信息科技“资源的管理与贡献”中,在讲解如何管理和共享数字资源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以“中华传统文化数字博物馆”为主题的项目,让学生学习和实践资源管理技术。学生可以选择如《四书五经》、唐诗宋词或传统手工艺等文化素材,研究如何将这些资料数字化、分类和共享,以便在虚拟平台上进行展示与交流。这一主题的引入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资源管理与共享的技术技能,还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这种融合策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了文化自豪感和信息素养,实现了技术学习与文化教育的双重收获。

(二)情境教学法

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情境教学法,是实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有效策略。通过设计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教学情境,学生可以在真实或模拟的文化背景中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实践。这种教学法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沉浸感,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与启迪。情境教学法促进学生对技术与文化的双重理解,使学习不再是单纯的技术训练,而是带有文化深度的探索。这种策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创新能力,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双赢目标。

例如,七年级信息科技“网页的编辑和发布”中,情境教学法可以通过创建“传统节日网页设计”项目来有效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以模拟一个虚拟的文化博览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或端午节,设计并编辑一个专题网页。在这一情境中,学生需要研究所选节日的历史背景、习俗、文化意义等信息,并将这些内容以网页形式呈现。通过这种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网页编辑和发布的技术技能,还能深入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让学生在真实的文化背景中学习技术,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化认同感。

(三)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是实现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有效策略。这种活动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实践,深化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与认同。学生在设计和开发信息技术项目时,可基于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创意实践,从而将技术学习与文化体验紧密结合。这样的体验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实践中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同时,这类活动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教育,进一步推动文化自信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结论

通过对基于新课标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研究,可以看出,这一融合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技术能力,还能有效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在实践中领悟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增强文化自信和认同感。这种跨学科的融合,促进了教育理念的转变,使得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成为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综上所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信息技术课程,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构建一个更加丰富和多元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张维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与教学[J].中小学教材教学,2023(3):1-1.

[2]余绚.新课标视野下传统文化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J].现代职业教育,2021,000(008):50-5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