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文言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

郭丹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4年32期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空压小学

摘要: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当前小学文言文教学现状及面临的困境,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足、课堂互动性欠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等实践策略。通过创设情境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等措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内容,提升学习兴趣和效果。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评价机制能有效提升小学文言文教学质效,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古文学习基础。

关键词:小学文言文教学;教学创新;教学评价

一、把握文言文教学现状,直面教学实践困境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采用传统讲授方式,过分注重字词讲解和句式分析,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感。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满堂灌现象,教师大量讲解,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思维的深度参与和情感的真实体验。部分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缺乏系统规划,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脱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文言文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未能充分发挥文言文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育人功能。

教学评价方式单一,过分强调识记和默写,忽视了学生在理解、鉴赏和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对文言文产生抗拒心理,导致学习效果不尽理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未能有效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够充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相对滞后,难以满足新时代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创新文言文教学方法,激活课堂教学效能

在小学语文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努力探索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参与度,并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对于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传统的逐字翻译和机械记忆并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造成他们对文言文产生畏难心理。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角色扮演、采用图画与动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内容和情感。以《司马光》这一课为例,教师应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体验文中角色的心理活动,使他们不仅知晓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更能够感受到古文背后的智慧与人性光辉。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激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

在教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应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们体验司马光破瓮救人的场景。教师需要安排部分学生扮演庭院中玩耍的孩子,另一些学生扮演司马光和跌入瓮中的孩子。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适时地进行情境引导,比如在跌入瓮的孩子“求助”时,鼓励其他学生尝试不同的解决办法,从而引导出司马光用石头击破瓮的关键行为。这种情景体验法不仅能使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入的理解,还能让他们感受到文中的紧张气氛与司马光的果断聪明。教师应该通过多媒体手段,在教室中播放生动的动画短片,展现司马光破瓮的整个过程,以此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文本的内容及人物的情感。在课堂讨论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面对类似的紧急情况,他们是否能像司马光一样冷静思考,果断采取措施?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们不仅可以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层次的理解还可以在心中树立起遇事冷静、积极解决问题的价值观念。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相关的创造性活动,比如绘制“司马光救人”的情景图,或是编写一段续写故事,想象司马光长大后的故事。这些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在文言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参与感与成就感。

三、优化文言文教学评价,深化学习实践成效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需要从传统文化理解、知识积累、能力提升等多个维度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效。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古文理解程度、思维发展水平和人文素养等纳入评价范畴。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应重视诊断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结合运用,通过课堂展示、读写实践、主题探究等形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进步轨迹。教师要善于运用鼓励性评价,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进步性给予恰当肯定,增强其学习信心。教师还要注重学习档案的积累,系统记录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的成长历程,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审视和相互评价,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加强师生互动评价,通过即时反馈、互助探讨等方式,构建良好的课堂评价氛围,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还需要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在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课堂情境再现的方式,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分组扮演王戎及其他摘李子的孩子。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观察学生对角色的理解与表现,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反馈与鼓励。比如学生是否能够通过表演展示出王戎的聪明才智,以及其他孩子对果实的急于追逐之态。通过这种角色扮演的方式,教师不仅能够直观地看到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程度,还能够通过具体情境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还需要设置一个讨论环节,鼓励学生思考并分享王戎在面对路边李树时的思考过程,并通过这一讨论环节评价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们可以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分享类似的观察与判断,这不仅有助于加深他们对王戎聪慧行为的理解,也能让他们在思考中建立起对事物的独立判断力。

在课后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撰写一篇反思日记,记录他们在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时的收获与感悟。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进一步整理自己的思路,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行为选择。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反思日记中的内容,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变化与情感体验,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评价。通过这种多元化、立体化的评价手段,教师不仅能够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够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反思与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结论

通过对小学文言文教学现状的深入分析和教学实践的创新探索,本文发现创新教学方法和优化评价机制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通过情境创设、技术应用、活动设计等多种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能。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相关策略,持续推进文言文教学的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温晓晓. 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路径探析[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2):158-160.

[2]何晓义.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2024(31):36-41.

[3]王君波. 小学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策略探究[C]//第二届教育发展与教学研究论坛论文集. 2023:1-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