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新课标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主题学习研究

张忠能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4年32期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五珠乡中心学校

摘要:本文从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现状入手,深入分析了这一教育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与方法。文章探讨了提升该模式学习效果的评估策略与实践路径。通过对教育现状的详细剖析、教学策略的深入研究以及评估机制的完善,本文旨在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提供更为科学的实施框架和操作性方案,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主题学习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主题学习现状分析与问题探讨

随着社会的变革与教育理念的更新,小学教育中的道德与法治学科逐步打破了学科间的界限,开始进行跨学科整合,力求通过多学科的知识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在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性、课程内容的局限性、学生参与度不高以及学科之间协作不力等方面。在教学方法上许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和灵活性难以有效地融合多学科的知识内容,导致学生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兴趣不足。

课程内容的整合存在一定困难,很多教材和教学资源尚未充分体现学科间的联动性,造成了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其他学科内容之间的脱节。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也限制了跨学科教学的潜力。教师之间的协作机制尚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资源共享平台,导致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缺乏足够的支持与保障。学生的参与度普遍较低,部分学生对跨学科主题学习存在抵触情绪,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二、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小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理解更深层次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在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能够促进学生多维度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比如教师在教授道德与法治课程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法律与道德的基本概念还应通过情境教学、项目化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课堂互动的设计也非常关键,教师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并应用所学知识,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通过跨学科的整合,学生不仅能够从多角度、深层次理解知识还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其综合素养。

以五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中华民族一家亲》为例,教师需要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背景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在这一教学内容中,教师不仅仅局限于讲解相关的历史背景、民族政策等知识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在课堂上了解各民族的文化特点,还能体会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教师应该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民族的小代表,模拟在一个大型民族团结活动中的发言和讨论,讨论如何促进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在这样的课堂情境中,学生不仅在语言表达能力上有所提升,还能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理解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内涵。通过这些跨学科的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到如何与他人交流、合作,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之间应如何共融共生。教师还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的方式,比如参观民族文化博物馆、邀请不同民族的代表人士走进课堂,直接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包容性与多元性。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模式,不仅帮助学生深化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还让他们能够在情感上与多元文化产生共鸣,激发他们对祖国和民族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教师不仅要提供知识框架,还要通过引导学生的互动和思考,帮助他们在实践中真正体会到民族团结的深远意义,最终形成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国家团结的认同。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主题学习效果的评估策略与实践路径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评估策略应充分体现学生的情感态度、实践能力以及思维方式的进步。因此评估标准应该是多维的,既包括学科知识的掌握,也要涵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与参与,尤其是学生如何将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评估应体现出持续性和发展性,避免单纯的阶段性总结评定,而是通过过程性评估持续追踪学生在道德行为与法治认知方面的成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具体发展水平,设计出个性化的评价方式。这种方式不仅要有充分的反馈机制,还要兼顾对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会反思自身的学习过程,并从中发现问题,调整行为。

以五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学会沟通交流》为例,评估策略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课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还需要学会如何在实际情境中应用这些技巧,以促进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集体合作精神。教师需要设计一系列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比如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围绕“如何通过沟通解决矛盾”这一主题进行讨论,并根据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这种评估方式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在沟通中的情感态度、表达能力和倾听技巧,及时发现学生在沟通过程中的困难和不足,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教师还需要通过观察学生在日常课堂互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在实际交流中的自主性和合作性。

结论

随着新课标的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主题学习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课程内容整合困难、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创新教学策略,优化课程整合方式,改进教学评估机制等多方面的努力来提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效果。通过教师的专业发展、跨学科协作机制的建立以及多元化评价的实施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深度发展。未来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跨学科主题学习将会在小学教育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福利. 基于新课标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主题学习研究[J]. 新校园,2024(10):54-56.

[2]张聪. 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主题学习:变革际遇与实践空间[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4,25(4):13-18.

[3]林琳.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原则与策略研究[J]. 万象,2024(12):79-8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