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新高考评价体系下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究

莫小容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4年32期
四川省仪陇中学校

摘要:在新高考评价体系的引领下,高考试题以生活实践和学习探索为载体,持续创新变化,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地理学科作为选考科目参与新高考,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更为关注,以情境设置为背景,着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以新高考评价体系为指引,首先深入剖析新高考对地理学科的考查要点,继而全面梳理教材内容,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与困惑,进一步深入探究高中地理教学的针对性策略,以更好地适应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地理教学,切实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成效。

关键词:新高考评价体系;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一、新高考评价体系下高中地理的考查要求

新高考评价体系是国家为落实新课程目标所构建的综合评价体系,通过顶层设计,清晰解答了为何考、考什么以及怎么考等核心问题,对高中教学及复习备考具有关键指导意义。新高考评价体系导向下高中地理的考查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其一,强调基础稳固。新高考评价体系尤为注重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然而素养源于基础与综合。因此,学生务必扎实掌握主干知识、基础知识,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和概念,熟练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方法,形成地理思维的基本习惯,切忌过度依赖课外辅导以及大量的机械刷题和死记硬背。

其二,强调融会贯通。在新高考评价体系下,地理考查注重情境分析,对学生的信息整合、多角度分析以及融会贯通等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其三,强调学以致用与思维创新。新高考评价体系所体现的对地理事物的探索,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最终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

二、新高考评价体系下高中地理的教学策略

(一) 转变观念,积极应对新高考

高中地理教师需通过线上学习、线下深入研读《高考评价体系》和《高考评价体系解读》,紧跟时代步伐,反思教育教学实践,实现四个转变:一是教学观念的转变,从课堂思维拓展至课程思维,进而上升到学科思维;二是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三是妥善处理教材,学会对新教材进行整合,熟练运用和充分发挥大单元教学和大概念教学的优势;四是深入研究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依据教材,构建教学情境,以应对新高考。同时,积极参与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复课经验交流活动以及各类培训,向其他优秀教师取经,学习全新的教育教学科研理念,以先进观念引领地理教育教学工作,获取宝贵经验,为己所用。总之,在新高考评价体系的导向下,高中地理教师必须以实际行动践行“知行合一,立德树人”的学科宣言,积极开展“新教学”,重视引发“新思考”,不断积累“新经验”,持续推出“新成果”,持续激发“新动能”,为地理学科有效应对新高考作出积极贡献。

(二) 注重情境,创新教学方式

一方面,夯实基础,关注热点。在新高考评价体系的引领下,高考试题实现了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素养立意的转变,不仅考查学生的基础地理知识,更侧重于对学生素养的考察。因此,在具体的地理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更加关注热点信息,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地理情境和地理问题,并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进行问题解答,从而在真实情境中应用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另一方面,采用多元教学方式,注重情境教学。在传承传统教学优点的基础上,地理教师应尝试更多地运用问题式教学、实践教学以及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课前坚持复习提问,实现温故知新,注重知识的连贯性;课中加强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课后作业与课前复习相衔接,讲练结合,尝试预习朗诵、重点知识背诵以及画图讲解等,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借助大数据技术创设地理情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相互探讨,发现并提出问题,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使地理教学更具开放性。

(三) 注重思维,构建知识网络

在新高考评价体系的导向下,地理过程、地理现象解读等地理思维类题目所占比重较大。因此,在日常的地理教育教学中,要重视区域认知能力以及知识、能力、素养的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涵盖地理判断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辩证思维等,善于归纳总结,让学生“动”起来,构建思维导图,形成知识网络,在探讨地理过程类问题时,能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做到有的放矢,找准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地理教师必须完成教科书规定的基本教学任务和练习训练批改,强化课堂训练,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关键能力,提高学生提取信息、解读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迁移能力,进而增强学生地理图像综合思维、地理要素综合思维和区域综合思维能力。此外,在平时的地理教学,特别是高考复习阶段的教学中,务必仔细研究课程标准,特别是学业质量水平的划分,精准把握训练尺度。

(四) 多元评价,以评促学促教

在传统教学中,过度依赖终结性评价,仅以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存在较大偏差。在新高考评价体系的指引下,应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表现性评价。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通过多种激励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借助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推动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在日常地理教育教学中,要做到“六有六必”,即有发必慎、有发必做、有做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评必补,需要全面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采用自评、组内互评、师评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并且对学生的表现应有更细致的划分,比如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实践中的感受、体验、记录,观测、分析等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不断学习,提升教师自身素养,持续改进和革新地理的教育教学,教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助力国家立德树人。

参考文献

[1]冀岚.高考评价体系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测评研究[J].高考,2023 (02):15-17.

[2]黄莉舒.新高考评价体系下高中地理课堂角色反转研究[J].高考,2021(23):1-2.

[3]张辉.基于高考评价体系核心价值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开发策略[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2(02):94-9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