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基于初中生物学核心素养的生物运用导学案进行情境教学课堂探索
——以“动物行为的研究”一节公开课为例分析
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初中生物导学案情境课堂的构建旨在通过情境模拟和导学案的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为顺应教育改革方向,学生必须学会自主学习,而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阵地则是导学案.导学案使用得好与坏,是学习效果优与劣的直接因素。以下是对此话题的详细分析:
一、在新课程和新教材背景下,导学案情境课堂内涵的理解
导学案情境课堂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它结合了导学案的引导性和情境教学的真实性,通过创设具有真实性的生物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参与、独立探究、互动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导学案情境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创设真实的生物学情境:教师应在新课程和新教材背景下根据导学案的内容,创设与学生的趣味点和本节课相关的生物学情境。
例如,在教授“动物行为的研究”一节时。我创设本节课情境如下:
老师:播放“动物行为的搞笑视频”
学生:观看
老师:这个视频有涉及到动物的取食行为的画面吗?
学生:有。
老师:那么,如何对动物行为的研究呢?今天,我们要学习《动物行为的研究》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交流
例如,在教授“动物行为的研究”一节时。我运用导学案设置了一些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交流。
1、活动一:根据资料情景,同桌交流与探究。
资料情景:
法布尔:法国人,孩提时表现出对昆虫和自然的喜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敏锐的观察力。对昆虫的描述富有诗意和幽默感。法布尔的著作有《法布尔昆虫记全集(十集)(55-83岁),只要天气晴好,法布尔就带上一把洋伞、一个放大镜、一支笔、一个记录本、一块面包和一个苹果,一大早就出发去观察,天黑时才返回家。他就是这样辛辛苦苦地工作着、探查着。他观察每一种昆虫都花去大量的时间,如观察土蜂20年、隧蜂30年、蜣螂(屎克螂)40年,最后才写成一篇材料。他是如此认真负责,生怕观察中出现漏洞。
探究交流: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材料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获得的?
2、探究活动二:根据资料情景,同桌交流与探究。
资料情景:
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廷伯根(1907—1988)英籍荷兰动物学家。是研究海鸟行为的科学家。他不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而且善于设计实验在复杂的环境背景中发现诱发动物行为的原因。
探究交流:“廷伯根对银鸥雏鸟求食行为的研究”的材料中,这是通过什么方法研究动物的行为的?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设计导学案情境课堂的优点
(一)情境的创设应具有真实性和选择性及导向性
情境的创设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具有真实性和选择性及导向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授“动物行为的研究”一节时,我设计了导学案具有选择性和导向性。展示如下:
一、自主探究(必做题)
1、在野外的自然状态下,实地观察动物的各种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就是___________。
2、研究者对研究对象都施加了不同程度的外界影响,然后再观察研究动物的行为,这些研究方法都是___________ 。
3、法布尔研究昆虫用的方法主要是___________ 法。
4、费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主要用的是___________ 法。
5、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主要用的是___________法。
6、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主要用的是___________法。
7、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有哪些?
二、合作探究(选做题)
阅读分析课本P35-36,组内互相讨论,分析总结出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和联系。
三、展示点评
以投影或板书形式将组内讨论的“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和联系”展示出来,组间补充、点评。
四、小结及巩固记忆
【课堂检测】(必做题)
1、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主要使用的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查阅资料法
2、下列科学家中,被称为“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的是( )
A.法布尔 B.费里施 C.廷伯根 D.劳伦斯
3、费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主要使用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描述法 D.收集资料法
4、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是采取( )
A.观察法和实验法 B.观察法和调查法
C.调查法和实验法 D.观察法和推理法
(二)注重师生互动和合作交流
教师应注重师生互动和合作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情境的创设和探究过程。
总之,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基于初中生物学核心素养的生物运用导学案进行情境教学课堂的构建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它结合了导学案的引导性和情境教学的真实性,通过创设具有真实性的生物学情境,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应用。有效地提高了生物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吴志华.谈初中生物导学案的使用【J】.百度文库,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