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视域下的师幼互动实效性探索
2022年《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下文简称《评估指南》)的颁布成为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的助推器,《评估指南》的基本原则强调要切实扭转“重结果轻过程,重他评轻自评”的倾向,许多研究表明,在幼儿园教育中,虽然可以通过不同的教育过程得到相同的教育结果,其教育质量却大相径庭。
一、什么是互动
互动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神情和肢体语言进行交流。每天,教师与幼儿全天都在进行互动,我们称其为 “日常互动”。这些互动有时是自然发生的,有时是匆匆发生的, 没有什么目的。显然不是所有的师幼互动都能够 (或者需要)促进幼儿的学习,不过,期待的一日生活中有更多互动能以促进幼儿的学习作为目标。
目前师幼互动现状的调研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二、什么是有力互动
有力的互动即教师与幼儿进行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文化响应式的交流,这种交流对于幼儿的学习有着显著的、积极的影响。在有力的互动中,教师会有意识地与某一幼儿建立联系,以拓展这个幼儿的学习。
三、干扰有力互动的因素
(一)幼儿的主体地位缺失
理想的师幼互动中,教师与幼儿都是互动行为的主体,享有均等的行为发起和行为反馈主动权。但是,在现实的幼儿活动中,教师由于幼儿年幼常常处于互动发起、控制、服务、指导的主动地位,幼儿处于服从、依赖的被动角色。
(二)师幼互动过程中负面情绪
性格内向的教师希望活泼外向幼儿遵守班级秩序和规则,性格外向的教师希望内向幼儿反馈更积极,秩序感强的教师希望散漫无序的幼儿活动更有计划性等等诸如此类的性格问题都会在互动中使教师与幼儿的情绪感受到压力,且这些幼儿在师幼互动中处于被拒绝的状态。
四、正确做到师幼有力互动
(一)教师做到真正到场
我们天天和孩子在一起是不是就叫做真正到场?我们来甄别一下吧!你走进活动室的时候大脑会不会产生“其它区的材料还充足吧?”“xx来幼儿园会不会哭?”“今天早饭吃什么?有没有班级幼儿过敏的?”如果你大脑里有这些念头闪过这些“静态噪音”,它让你很难专心与幼儿建立积极、安全、真诚的链接,这不叫作“到场”。在开始你的互动前,请你排除头脑里那些杂念,专注于观察某个幼儿的需要,这一刻才叫“真正到场”。
(二)师幼建立情感联系
情感联系是建立在深入观察到幼儿的所言、所行、所思中有趣、意义的部分,然后寻找机会向幼儿发出有益信号后建立起来的联系。
1.主动示好幼儿是建立师幼联系的前提
在班级里总有一些幼儿,你喜欢他胜过其他人,但因为我们是专业教师,需要懂得班级里的每个个体都需要我们的尊重与接纳。
例:那年我接了一个大班,那时的我新烫了爆炸头,初次与孩子见面我还没来得及开口,一个大男孩就嫌弃地说道:"老师,你看上去很像马戏团里的小丑!众人哄笑 我先是脸一红,然后马上自嘲地说道:“你说对了,我和他一样能给你们带来无穷且意想不到的快乐!你们信吗?”所有小朋友都点头。接着我播放音乐《找朋友》,和他们在音乐游戏里完成了第一次彼此间的自我介绍,我笃信:选择我是你们的幸运!
2.积极倾听幼儿是建立师幼联系的基础
《评估指南》在“师幼互动”部分提出:“教师能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幼儿的想法和体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到教师要“善于倾听、和蔼可亲、与幼儿进行有效沟通”。由此可见“倾听并听懂儿童”是幼儿教师新的角色定位,也是教师树立正确儿童观必备的专业素养之一。
积极倾听的能力在师幼互动中起重要作用,当下一些幼儿园所开展的“一对一倾听”,更多的停留在以聊天的方式发起,“听”幼儿简单回答问题的形式上,“听”幼儿讲述自己的故事,更要在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关注幼儿经历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是如何思考的,怎样去解决问题,以及教师如何从这一切中发现教育契机,提供材料刺激,或是提问,或是共享阅读等,给予他们回应及自主探索和主动思考能力的支持。
3.正确回应幼儿是建立师幼联系的保障
《评估指南》师幼互动部分首次出现了“表征”一词,“重视幼儿通过绘画、讲述等方式对自己经历过的游戏、阅读图画书、观察等活动进行表达表征”。于是幼儿园里出现了要求幼儿只能用图画或符号来记录每天的游戏内容,并将其作为幼儿重要的亦或是唯一的表征形式的做法,这是对《评估指南》中所提到的“表达表征”的错误理解。每次活动后教师为了证明自己除了个别观察指导的幼儿外,也对其他幼儿进行了关注,浪费整块时间请幼儿绘画表征也是儿童观偏颇的表现,与“儿童视角”是完全背离的。这不仅没有促进幼儿的发展,反而影响了幼儿对游戏的热情,浪费幼儿游戏时间。
表征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所发展起来的。用儿童理解世界的三种表征形式及其发展顺序正确理解《评估指南》,“提升师幼互动质量分别是动作式表征、图像式表征和符号式表征。”例如:幼儿不能用语言概括什么叫平衡,但能用走平衡木来表示这就是动作式表征,到用视觉图像或者玩具模型表现平衡这就是图像式表征,最后到用语言符号概括简单的平衡原理这就是符号式表征,这三种表征自出现后就是并存的,不是一个高级表征取代低级表征的过程,各自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表征的流行主要是受到了瑞吉欧教育的影响,瑞吉欧教育没有局限于布鲁纳所做的三种表征的区分,而是将之拓展为“一百种语言”这是一个诗意的隐喻,也在实践中扩展了表征的呈现形式。代指文字、动作、图形、绘画、建筑、雕塑、拼贴、舞蹈、戏剧或音乐等一切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这些人类所行之事中,将三种表征往往交织在一起。每一种语言都有幼儿自己观察世界的角度,也都意味着他独特的智能,如果我们将“表征”局限于要孩子用图画和符号记录发生过的事情,就窄化了这个概念,忽略了孩子的不同。
“师幼互动”为我们描绘了教师与幼儿在日常活动中景象,是平等平权、相互依托、是相互促进、是各种相映成趣的美好,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的基础之上,只有正确理解《评估指南》的精神,认真细致地观察幼儿、读懂幼儿,才能开启高质量的师幼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