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核心素养的农村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一体化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关键意义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内外阅读脱节、阅读资源匮乏及学生阅读兴趣不足等问题。随后,从构建一体化教学体系和优化阅读内容选择两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的发展。通过合理整合课内外阅读资源、精选阅读内容、设计多元化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农村小学;语文阅读;课内外一体化
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涵盖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个关键维度。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并非孤立存在,而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尤其需要在阅读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发展。为有效提升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亟需探索整合课内外阅读资源,优化阅读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路径,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课内外阅读脱节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往往未能有效整合课内与课外阅读,呈现出显著的割裂状态。课内阅读主要以教材为核心,教学重心倾向于对知识点的精细讲解和对阅读技能的训练,但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课外阅读的积极引导和有效拓展。这种模式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与实际生活体验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脱节,难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长期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难以得到系统性提升,更难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和能力,最终影响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阅读资源匮乏
农村小学普遍面临着阅读资源不足的困境,其表现形式不仅在于图书资源的整体数量相对匮乏,还在于图书的种类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阅读需求。这种资源短缺的现象限制了学生接触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作品的机会,从而阻碍了学生阅读视野的拓展。与此同时,尽管数字技术日益发展,但电子阅读资源在农村小学的普及程度仍然不高,这进一步限制了学生获取优质阅读材料的渠道,使得学生在阅读资源方面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
(三)学生阅读兴趣不足
农村小学在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阅读兴趣不高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阅读引导策略和激励机制。部分学生将阅读仅仅视为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任务,未能真正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因此缺乏自主阅读的内在动力。这种被动式的阅读模式不仅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效果,也难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缺乏持续的阅读兴趣将直接影响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吸收,进而阻碍其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内外阅读一体化教学策略
(一)构建一体化教学目标
教师应根据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课内外阅读目标。以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可围绕核心素养的四个核心素养维度,制定明确的阅读目标。例如,在文化自信方面,可以鼓励学生了解小兴安岭的自然资源,感受祖国壮丽山河,激发爱国情感。语言运用方面,可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生动词语和描写手法,如叠词运用和景物描写,鼓励模仿运用以提升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方面,可以启发学生比较不同季节的景色,思考作者如何抓住特点,鼓励运用感官观察环境,培养观察分析能力。审美创造方面,可以启发学生欣赏优美语言,感受作者热爱之情,鼓励通过绘画写作表达感受,培养审美情趣。为拓展课外阅读,还可以推荐相关科普读物、散文诗歌,如《中国国家地理》中小兴安岭介绍,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动植物资源和人文历史。同时,可组织“我眼中的小兴安岭”主题活动,鼓励学生搜集资料、分享心得、展示作品,将课内知识应用于课外实践,提高自主学习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优化阅读内容选择
首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文章,作为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和思考的优质素材。这些课文不仅应在知识层面上具有较高的价值,更应在思想和情感层面上能够触动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感悟。其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精心挑选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这些读物应涵盖不同类型、不同主题,既要注重知识性,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又要注重趣味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四年级上册《乡下人家》学习为例,这篇课文描绘了充满诗意的乡下人家生活场景,重点展现了农家房屋前后鲜活的动植物,以及勤劳朴实的农家人。因此,可以围绕“乡村生活”、“动植物”、“农耕文化”等关键词选择乡土资源读物。例如,选择《XX县农村风貌录》或《中国农家小院图鉴》等风物志,能直观展现农家房屋、田园风光,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为了深入了解课文提及的动植物,如鸡鸭、牵牛花等,还可补充《田野里的精灵》或《植物小百科》等科普读物,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课文描写相结合。此外,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农耕文化,还可以选择《二十四节气的故事》或《中国传统农具图说》等读物,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农耕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培养思辨能力。通过这些精心挑选的读物,学生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等语文核心素养,并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结束语
课内外阅读一体化教学是培养农村小学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和合理的资源配置,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激发其阅读兴趣,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助力。
参考文献
[1]李梦楠.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路径分析[J]. 考试周刊,2024(14):41-44.
[2]毛润德.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中培养核心素养的探索[J]. 新课程,2021(1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