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一年级学生认知特点的小学数学新教材解读与教学创新实践
摘要:处在小学数学新教材的革新背景下,本文以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出发点,进行新教材的解读及教学创新实践。从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入手,通过各种教学创新,以期在基于新教材改革的基础上,深入探讨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目的是可以达到对一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一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小学数学新教材:创新实践
引言
小学一年级是小学教学的开始,是数学教学的起步阶段。该阶段的学生具有明显的不同于其他年级的认知特征,即由直觉的、形象化的思维逐渐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性的思维,其注意力不能长期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主要依赖于其所学知识的吸引力和直观性。新的小学数学教材在编制过程中,偏重于小学生的认知特征,但是,如何将新的教材设计思想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去,就要求教师对新的教材反复钻研,探讨出合适的教学方案。
1.创设趣味情境教学
一年级学生较难长期保持专注,对新鲜事物更感兴趣。创设趣味情境教学,可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形象的情景联系起来,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学生在有趣的环境下,会更主动的投入到课堂的教学中去。因为一年级学生的简单直观的认知特征,情境教学能够给学生一个充满趣味的数学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将认知特性升级。
2.运用直观教学手段
一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直接、形象的,因此,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由直观向抽象概念的升级。直观教学法是指通过实物教具、图表、多媒体等多种形式,以形象、具体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从而减少学生的学习困难。直观法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现象有更为直观的观察和感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数学概念和数学表象。此外,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可以促进学生观察、操作、思考等能力的发展。
教师可利用直观性的计数器、数卡等教具,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课程《数的顺序、比较大小》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在讲台上展示一只计数器,并对它的十位与个位进行简单的说明。然后,教师将数字12和21分别在数盘上拨动,并拨出对应数字的珠子。然后让学生带着“看看这两个计数器,哪个珠子多?”这样的问题观察,然后判断出哪一个数字所代表的数字更多。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设计“卡片比大小”活动。教师可以这样要求学生:“把15号和21号放在一起,比谁的数字更大。”通过这样的游戏,使学生对数的次序和大小的对比有直观的认识。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出各种数字的动态图形,使学生对数字的排列和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有更清晰的认识。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可以提高一年级新生的协作精神和交际能力。小组活动中,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解决难题。同时,学生可以培养听取别人意见的意识,也掌握与人交流的技巧。同时,因为小组合作的过程,学生因为合作的成就感,而提高自信心。也能使一年级新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促进其团队意识的发展。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因为任务分配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习效果,同时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的《口算加法》可以作为示例。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口头计算能力展开培养。教师将四到五人一组合成一组,然后把几张卡片发给每一组学生,上面可以是3+5,4+2,等等的加法算式。然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各小组合作,看哪组的学生能快速、正确的求出这些题目的答案。”学生开始领取各自的任务,有人念,有人算,有人记。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互相沟通,一起制定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比如,6+7求结果,学生积极贡献解题方法,将6分为“3”和“3”,3+7就是10,10+3就是13;还有的学生用数数的方法。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并共享各种不同的算法。最后,各组派出代表,展示题目答案,教师将对成绩好的组给予表彰和奖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但掌握口算加的方法,而且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沟通技巧。
4.关注个体差异
关注个别差异,是保证每一个学生在数学上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教师应有渠道知晓各学生的学习特征和需要,并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对后进生的关注和辅导,使其早日走出困境;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则可增加拓展性作业。这样,对个别差异的关注反映教育的公平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一个合适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结束语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对小学数学新教材进行深入的教学创新实践,是一种必然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趣味情境教学,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注意关注个体差异等方面,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的内容。因此,在未来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必须不断的探索和改革,才能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翟春娣. 小学数学新教材解读的三维视角[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21(15):84-85.
[2]亓琴,冯晶. 小学数学教材深度解读的方法与思考[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0):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