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社会支持系统下的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王红艳 沈慧琴通讯作者
  
中医学报
2020年2期
湖北省黄梅县人民医院; 湖北 黄梅; 4355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分析基于社会支持系统下的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按照掷硬币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n=35),以及给予基于社会支持系统下的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为观察组(n=35),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无明显数据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均显著低于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结论:基于社会支持系统下的心理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社会支持;心理护理;冠心病;负性情绪;生活质量

文章编号:1674-8999(2020)-0279-02 中图分类号:R473.3 文献标志码:B

心血管疾病属于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心脏血管疾病以及脑血管疾病[1],多发生于中老年患者人群。其中冠心病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具有突发性,发病时间短等特点,主要是由于脂肪摄入过量或动脉血管损伤,造成脂肪沉积在血管内膜中,导致血流量不足[2],从而会引发患者心绞痛、心脏疾病,主要表现为胸口不规律的疼痛以及胸闷等症状,严重时亦可引发其他严重病症,累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功能,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冠心病病程时间长,不容易治愈,患者经历者心理与生理上得双重压力,但由于临床治疗中往往只注重于患者病情,而忽视了患者心理变化,据相关数据显示[3],冠心病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等不良的心理情绪,主要是由于对于疾病的担心、治疗费用等方面所引起的,而长期不良的心理情绪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因此,我院在此背景下对基于社会支持系统下的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研究与分析,具体论述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按照掷硬币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n=35),以及给予基于社会支持系统下的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为观察组(n=35)。两组患者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二、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基于社会支持系统下的心理护理干预,内容如下:(1)家庭支持:对家庭成员进行教育,讲明家庭支持对患者的重要性,并告知家属的态度对患者身心健康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家庭成员应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患者,谈论患者感兴趣的话题,让患者感受到家人的关怀。(2)病友支持:尽量安排与患者疾病类型相同、年龄相仿的病友同住一间病房,使患者们有更多的共同话题,平时病友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降低患者的孤独感,护理人员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患者,谈论患者感兴趣的话题,以聊家常的方式进行沟通,拉近护患的关系,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还可以开展读书、下棋、散步等集体活动,增加生活的趣味性,让患者更好的融入到集体中。(3)心理干预:给患者详细的讲解治疗过程、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对于患者不懂的地方进行耐心解答,对患者讲述疾病的知识,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要耐心解答,进行护理操作前讲明操作的目的和过程,消除患者的疑虑,明确自己的态度,树立患者正确治疗理念,提高患者治疗自信心,从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方便后续治疗以及护理,同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时常看望患者,多与患者进行沟通,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并对于患者一定的不良情绪要给予谅解。

三、观察指标

生活质量评分[4]:使用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估,包括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以及整体生活质量6个评估表,每个评估表满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则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并对患者的神态和心理进行观察评分,焦虑、焦虑情绪每项评分均为60分满分,分数越高,代表负性情绪越严重,包括躯体性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抑郁性心理障碍、精神性-情感症状等。

四、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对数据处理,计数采用%表示,计量采用 (X±S)表示,使用x2校检;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无明显数据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情绪(33.92±2.47)分、抑郁情绪(35.27±2.71)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P<0.05),详见表1。

二、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67.3±3.1)分、情绪功能(71.1±4.5)分、认知功能(68.8±6.2)分、社会功能(72.4±5.1)分、角色功能(76.3±6.4)分以及整体生活质量(70.2±4.7)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各生活质量评分(P<0.05),详见表2。

讨论

随着我国逐渐强大,医疗技术以及设施不断更新与完善,导致我国人口平均寿命普遍增长,人口老年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而冠心病是老年患者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对患者健康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虽然临床治疗非常重要,但是后期的护理效果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尤其对心理变化,而基于社会支持系统下的心理护理干预,通过家庭支持、病友支持等方面进行心理护理[5],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为后期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

经过研究后发现,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无明显数据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情绪(33.92±2.47)分、抑郁情绪(35.27±2.71)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P<0.05);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67.3±3.1)分、情绪功能(71.1±4.5)分、认知功能(68.8±6.2)分、社会功能(72.4±5.1)分、角色功能(76.3±6.4)分以及整体生活质量(70.2±4.7)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各生活质量评分(P<0.05)。

综上所述,基于社会支持系统下的心理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邝妮亚.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0,15(18):139-140.

[2]齐炳文.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6):113.

[3]王斐.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14):97.

[4]段咏梅,虞彬.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效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07):1208-1209-1210-1211.

[5]胡亚亚,辛转苹.基于社会支持系统下的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17):193-19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