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检验科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分布及对策

康艳芳 王晨 丁秀荣 陈淑桦 陈铭
  
中医学报
2021年1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北京 100069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检验科微生物检验不合格的因素和分布情况,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以我院2017年11月~2020年11月检验科收集的40例不合格标本为调查对象,探讨影响不合格的主要因素、分布情况。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本研究所选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中痰标本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尿标本,影响的主要因素在于采集时间问题、标本污染等。结论:通过对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影响因素、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改善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检验科检验准确率,保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检验科;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

文章编号:1674-8999(2021)-0206-01              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志码:A

引言: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检验科检验仪器也不断创新,临床上通过对微生物检验了解患者病菌分布情况,从而有效判断患者病历程度,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1】。由于微生物检验过程相对较为复杂,极易影响临床检验结果,为了保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可靠性【2】,本研究以我院收集的40例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者为调查对象,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和分布情况。

资料与方法

一、不合格标本临床资料

以我院检验科2017年11月~2020年11月收集的40例不合格标本为调查对象,探讨影响不合格的主要因素、分布情况,标本包括分泌物、血液、痰液、无菌体液、尿液及粪便等。

二、方法

本研究由具有丰富经验的检验科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检查、核对培养标本,同时对标本采集时间、外观、检测分析结果等情况进行评估,并选择其中不合格标本,详细记录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因素,详细统计标本采集类型、不合格原因、分布情况。

三、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所选检验科标本不合格所产生的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数数据(%)显示,2检验,计量结果以(±s)表示,t进行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分析不合格标准的类型构成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合格标本中痰液标本所占比例最大为42.50%,其次尿液标本为27.50%,两者比较(2=17.294,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二、对比两组微生物检验不合格的主要因素

其中痰液标本不合格中,最主要的因素在于送检不及时、采集时间不对以及标本污染等。详见表2。

讨    论

一、检验科微生物检验不合格因素分析

1.痰液标本不合格因素

本次研究显示,微生物不合格中痰液标本所占比例最高为42.50%,根据研究主要因素在于留取质量不合格,由于痰液培养注意事项比较多,采集过程中没有按照标准采用正确的方式采集,同时影响因素还包括送检不及时、采集时间不对、标本污染等因素【3】。

2.尿液标本不合格因素

尿液标本不合格率相对也比较高,其主要因素在于标本送检不及时、留取方式不对从而造成标本受到污染,按照卫生部规定,在尿培养检验中,采集尿液前先将受检者外阴部清洗干净并且采集受检者中段尿,在60min内将尿液标本送往微生物实验室,同时保证在2h内接种【4】。对于无法及时送检和接种者,需要将尿液标本放置在冰箱内部保存,温度设置在4℃至8℃之间,一般情况下,常温下最佳接种时间在2h内,能够有效提升病原性微生物分离率,避免污染,而临床检验过程中极易受到接种、接收以及运送等环节影响,造成标本污染【5】。

3.血标本不合格因素

血标本不合格污染因素较为严重,同时影响血标本不合格因素还包括采血量不足、超量,采集时间不准确等。

4.粪便标本不合格因素

影响粪便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因素为送检时间不合适(微生物工作人员已下班),未及时运送标本,同时由于护理人员所负责的科室较多,工作量较大,因此无法及时将标本送至实验室,造成标本干燥,从而造成粪便培养结果出现假阴性。

5.分泌物和无菌液体标本不合格因素

分泌物和无菌液体标本不合格因素主要为标本污染,从而造成病原学诊断和试剂感染病原菌不相符。

二、检验科微生物标本检验质量控制对策

1.加强检验科管理

检验科护理人员需多与临床护士交流、沟通,并积极采纳科室护士的建议,并及时对相关工作进行改进和完善。在检验过程中若发现检验结果与患者临床表现存在差异,需要对微生物检验结果和流程进行仔细核对,并与临床医生进行沟通,同时还需要制定检验标本采集手册,保证医护人员人手一册,手册内包括检验意义、标本收集要求、采集注意事项、检测时限以及合理配合护理资源等。

2.重视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

对此医院检验科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和转运标本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培训,尤其对新分配的护理人员需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同时感染管理科专职护理人员需下病房亲自示范标准和操作方法,以此提高微生物采集操作规范和运送规范,降低标本污染,有效提升微生物标本送检合格率。

参考文献

[1]邱素娟,陈焕文,叶峰山.临床微生物标本实验室检验不合格原因和优化措施[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22):44-46.

[2]高吟,徐庆,朱琦琪,胡锡池,张立红.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5):298-299.

[3]吕春宝,杨凤华,王毅.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2):44-45.

[4]冯王富,谭荣朝,张春玲,赖宾霞.微生物检验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策略的相关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9,9(17):126-128.

[5]彭敏飞,余素飞,厉世笑,许春燕,刘光.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在临床微生物检验流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2019,37(02):146- 14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