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眼科门诊护理管理中引入基于人性化管理理念护理干预护理质量提高及护患纠纷减少价值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眼科门诊护理管理中引入基于人性化管理理念的护理干预对护理质量提高及护患纠纷减少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20年6月-2020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380例眼科门诊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作两组,对照组190例护理管理中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190例予以基于人性化管理理念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舒适度、依从性、心理状态及护患纠纷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对护理质量的评分为(92.92±4.67)分,比对照组的(81.66±5.71)分高(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评分为(103.87±5.17)分,依从性量表评分为(25.91±3.21)分,分别比对照组的(95.86±5.33)分与(22.26±3.11)分高(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为(21.26±5.22)分,比对照组的(28.31±5.09)分低(P<0.05);观察组护理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为3.68%,比对照组的9.47%低(P<0.05)。结论:眼科门诊护理管理中引入基于人性化管理理念的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舒适度、依从性,改善心理状态,并且减少护患纠纷。
[关键词]眼科门诊;护理管理;人性化管理理念;护理干预;护理质量;护患纠纷
文章编号:1674-8999(2021)-0381-01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志码:A
眼科为医疗机构中十分重要的科室,具有专业性强、疾病类型多且复杂等特征[1]。眼科疾病的出现会对患者日常生活产生影响,加之面对门诊治疗,易产生焦虑或恐惧等不良心理,依从性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风险增加[2]。当前,随着人们医疗服务意识的不断提升,对于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常规护理措施难以满足其需求,患者舒适度及依从性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选择适合眼科门诊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尤其关键[3]。基于人性化管理理念的护理干预强调遵循“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尊重患者权利及其主观感受的基础上,根据其病情需求提供护理服务,使其情感、人格等方面都获得尊重。近年来,本院将基于人性化管理理念的护理干预应用于眼科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并随机抽取2020年6月-2020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380例眼科门诊患者展开研究,发现该干预措施在提高护理质量、舒适度、依从性,缓解心理状态及规避护患纠纷等方面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20年6月-2020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380例眼科门诊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作两组,各190例。对照组105例男性与85例女性;年龄18~68岁,平均(43.96±6.33)岁;疾病类型:6例青光眼,12例结膜炎,40例视网膜疾病,21例屈光不正,111例白内障;文化程度:35例初中及以下,50例高中,105例大学及以上。观察组100例男性与90例女性;年龄18~66岁,平均(44.17±6.26)岁;疾病类型:8例青光眼,13例结膜炎,43例视网膜疾病,20例屈光不正,106例白内障;文化程度:37例初中及以下,51例高中,102例大学及以上。纳入标准:(1)因患眼科疾病在本院接受门诊治疗;(2)年龄18~70岁;(3)意识、读写能力及听力水平正常;(4)知晓研究,且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智力障碍;(2)沟通障碍;(3)合并严重性脏器功能障碍;(4)合并恶性肿瘤。此研究满足《赫尔辛基宣言》,且两组宫腔镜手术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二、方法
对照组护理管理中予以常规护理措施:采取门诊叫号模式,为患者提供分诊服务,对于需要进行检查治疗者,予以介绍测量视力的正确方法与注意事项,加强用药指导,详细告知各种药品的作用机制与使用方法,离院时告知患者复诊时间。于此基础,观察组予以基于人性化管理理念的护理干预:(1)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展开培训。(2)优化护理环境。(3)人性化导诊服务。(4)人性化心理疏导。
三、观察指标
(1)护理质量。患者离院时,以自制问卷评定两组护理质量,问卷内容包括护患沟通、服务意识、护理环境、医护配合度、责任意识、服务态度、护理能力、护理技巧、护理安全、职业形象等方面,各以0~10分计,问卷总分以0~100分计,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价越高。(2)舒适度与依从性。患者离院时,评估其舒适度与依从性。其中,舒适度通过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进行评估,该表含28个条目,各以1~4分计,量表总分以28~112分计,患者得分越高,即其舒适度越高。依从性通过依从性量表进行评估,该表含6个条目,各以1~5分计,总分以6~30分计,患者得分越高,即其依从性越高。(3)心理状态。护理前、护理后患者离院时,分别以HADS表评估两组心理状态,该表含2个维度:抑郁状态、焦虑状态,分别有7条目,各以0~3分计,量表总分以0~42分计,分数越高,即抑郁/焦虑情绪越突出。
四、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通过SPSS20.0处理,[n(%)]用作表示非等级计数资料,通过x2检验,(±s)用作表示计量资料,若正态分布通过t检验,非正态分布则采取秩和检验,(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护理质量
观察组护理后对护理质量的评分为(92.92±4.67)分,比对照组的(81.66±5.71)分高(P<0.05),见表。
二、舒适度与依从性
观察组护理后的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评分及依从性量表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2。
三、心理状态
两组护理前的HA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患者离院时,两组心理状态较护理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HADS评分比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3。
讨 论
基于人性化管理理念的护理干预以患者作为护理工作的中心,于护理实践中,通过展开职业技能培训,促进护理人员职业技能与素质进一步提高,完善操作技术,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质、专业的护理服务,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而通过强化风险意识,促使护理人员风险防范能力提升,积极预防与应对护理风险,可有效规避护患纠纷。通过人性化心理疏导,充分安抚患者情绪,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取得其认可、理解与配合,维持乐观心理状态,缓解抑郁与焦虑程度,进一步降低护患纠纷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眼科门诊护理管理中引入基于人性化管理理念的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舒适度、依从性,改善心理状态,并且减少护患纠纷。但本次研究纳入的眼科门诊患者数量少,仅局限于本院收治病例及门诊病例,同时观察指标少且主观性强,后期需展开多中心进一步研究,以有效验证眼科门诊护理管理中引入基于人性化管理理念的护理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彭立,陈敏华,谢青.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在眼科的临床应用进展[J].临床眼科杂志,2019,27(6):569-574.
[2]于押平,李毅.探讨眼科护理中的风险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0,26(S1):165-166.
[3]刘娟,任雁,庞宇.同质健康教育模式对白内障患者不良反应和预后的影响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9,14(2):218-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