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预警措施的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

谭丽
  
中医学报
2021年2期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 产科 北京 1013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预警措施的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各43例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增加预警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高血糖症控制情况、妊娠结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高血糖症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妊娠结局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基于预警措施的护理模式,可以加速高血糖症状缓解时间,减少患者妊娠结局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妊娠期糖尿病造成的危害,现推荐于临床使用。

【关键词】预警措施;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

文章编号:1674-8999(2021)-0022-01 中图分类号:R473.1文献标志码:B

前 言

妊娠期孕妇极易患上糖尿病,而高血糖含量会对胎儿生长造成影响,使胎儿体重超标,加大母体分娩难度,同时会增加母体羊水含量,严重时出现羊水提前破裂,早产甚至产后大出血的情况,危害患者生命安全[1]。以往在妊娠期护理上一般采用健康教育、常规血糖检测、心理疏导及饮食管理的方式改善产妇的糖尿病症情况,临床实验表明,常规护理模式出现诸多弊端,无法满足患者要求[2]。预警措施可以更加全面应对突发状况,这几年也有研究将其运用在护理工作中,取得明显效果,因此,本文通过基于预警措施的护理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该护理模式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各43例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年龄23~45岁,年龄均值(29.24±3.75)岁;怀孕周期11~35周,周期均值(23.45±7.54)周;生产次数0~3次,产次均值(0.72±0.64)次。对照组患者年龄21~43岁,年龄均值(31.24±4.75)岁;怀孕周期12~34周,周期均值(22.45±6.95)周;生产次数0~3次,产次均值(0.76±0.57)次。两组在年龄、怀孕周期、生产次数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研究。纳入标准:① 患者及家属已知情并许可该研究;②在门诊已登记建卡;③通过正规糖耐量筛查。排除标准:①护理过程出现严重并发症;②患有精神类疾病或意识障碍;③胰岛素类药物反应不良。

二、方法

患者入院后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并办理门诊卡,在家属陪同下与医生交流近期身体状况,进行妊娠期常规检查,将符合条件患者进行分组登记。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内容包括:妊娠期健康教育、定期血糖检测、心理疏导、饮食管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预警措施,预警措施内容:⑴高频率血糖检测,血糖超标范围为空腹≥5.10mmol/L、餐后1小时≥10.00mmol/L、餐后2小时≥8.50mmol/L,每天对患者餐前1小时、餐后1小时、餐后2小时三个阶段进行检测,将患者血糖数据进行记录,对2次以上血糖含量超标患者进行标记;⑵血糖含量超标患者初步采取饮食管理方式降血糖,对患者采取少食多餐饮食方式,食物上选择低升糖指数粗细主食,搭配水果及蔬菜,用蒸、煮、炖、拌方式进行烹饪,持续3天后,将血糖含量进行前后对比,若血糖含量没有改变则更换无糖食物继续观察,若血糖仍超标,则采取胰岛素降血糖;⑶进行运动干预,对孕中晚期患者制定如快走、游泳、孕妇瑜伽的运动项目,每天完成30分钟运动量,按时按量完成,在运动期间记录患者对运动项目适应情况,及时调整患者运动项目及强度,在运动期间同时检测患者血糖含量及测量体重变化情况;⑷加强妊娠期监测,孕中期基本检测羊水穿刺、四维彩超的大排畸检查,孕晚期基本检测胎动次数、胎心检测,孕中、晚期通过超声检测观察羊水量,怀孕整个周期通过B超结果及宫高腹围值判断胎儿体重,检测后及时记录胎儿生长情况数据、患者羊水量;⑸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妊娠期健康教育,发放血糖知识宣传册,指导家属操作家用血糖检测仪,血糖检测前强调检测有效时间、生活作息方面注意事项,对产前有抑郁倾向、过度焦虑、情绪起伏变化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两组需持续护理至患者分娩,持续护理时间按照患者生产决定,时间约在1~6个月。

三、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高血糖症控制情况、妊娠结局并发症情况,并将结果详细记录。

⑴高血糖症控制情况主要包括症状缓解时间、血糖控制时间。

⑵妊娠结局并发症主要包括羊水过多、巨大儿,并发症发生率=(羊水过多+巨大儿)例数/总例数×100%。

四、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差异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两组患者高血糖症控制情况

实验组高血糖症状缓解时间、血糖控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二、两组患者妊娠结局并发症情况

实验组患者妊娠结局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妊娠期间,连接母体与胎儿的胎盘会产生干扰胰岛素分泌的激素,使母体胰岛素含量降低,升高母体血糖水平,多次血糖含量超标后就会发展为妊娠期糖尿病[3]。由于患者身体特殊,不宜用药物降血糖,医学普遍通过护理方式降低血糖含量。但临床实验表明,常规护理模式在实际中存在很多不足,而增加预警措施后,可提高护理效果。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高血糖症状缓解时间、血糖控制时间上,对照组均长于实验组,且差异明显(P<0.05),原因是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检测重视度不够,部分患者在血糖检测前用禁食方式降低血糖含量,影响医生判断患者实际血糖状况,而血糖检测频率低,无法及时发现患者血糖变化情况[4]。实验组加入预警措施后,高频率血糖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患者血糖变化情况,在血糖升高时及时干预,快速改善高血糖症状;通过饮食控制减少含糖物质的摄入,切断血糖产生的根源;通过适当运动锻炼方式,可以消耗患者身体能量,加速胰岛素对糖类分解,有利于将血糖控制在正常值范围内;增加妊娠期健康教育后,提高患者检测重视度,确保检测数据有效性。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5),原因是对照组常规护理过程中,没有多次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测,缺乏对患者羊水及胎儿状况了解,无法及时发现患者妊娠期暗藏的问题,导致妊娠后期并发症发生率升高[5]。而实验组增加预警措施后,通过控制饮食保证产妇营养供应,提高身体素质,减少妊娠结局并发症;运动能给身体提供能量,还能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避免羊水过多,提高胎儿基本身体素质,降低巨大儿出现机率;妊娠期监测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羊水量、胎儿重量变化值,若出现超标可及时通过外部手段进行干预,及时控制羊水含量,及胎儿体重,降低妊娠结局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基于预警措施的护理模式,可以加速高血糖症状缓解时间,减少患者妊娠结局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妊娠期糖尿病造成的危害。

参 考 文 献

[1] 周英凤,章孟星,李丽,等. 妊娠期糖尿病临床护理实践指南中推荐意见的患者意愿调查[J]. 护士进修杂志,2020,35(16):1523-1526.

[2] 王亚男,张俊清,吕硖.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个性化营养干预探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21):76-78.

[3] 游婧怡,张茂舒. 健康教育路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104-106.

[4] 马向飞,钟诚,李文,等. ADOPT模式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2020,35(18):29-32.

[5] 刘小琳,傅玲,刘雅琴. 以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5):1-4.

[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